↑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1546年,时年18岁的戚继光听闻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1555年赴任浙江后,戚继光前往金华、义乌招募矿工和农民,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并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鸳鸯阵,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炮、兵械、战舰等装备。嘉靖、万历年间,在人民的支持下,戚继光率戚家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

当重用戚继光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死后即被弹劾免职,回乡后不久病死。他撰写的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都被收录《四库全书》。相传戚继光曾率军于中秋之夜抗倭获胜,次日军民补过中秋佳节,至今浙江台州一些县市仍将中秋节定为八月十六;戚家军穿绳扎于腰间充战时干粮的“继光饼”,仍是今天闽浙沿海一些地区民间常见的面食。闽浙鲁一带还设有戚公祠或纪念馆。

——摘编自《明史·戚继光列传》白话译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世纪念戚继光的原因。(5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