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

    A.西周和明朝都坚持中央集权       B.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世官制到察举制

    C.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D.从分封制到郡国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             B.词走向衰落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             D.词走向世俗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4世纪中叶,意大利一本小册子这样描写:“据来往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俄罗斯顿河河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里描写的“安全”时期最可能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宣扬中国的国威              B.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D.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其后的柏拉图认为:“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这表明

    A.法律是人类意志的体现         B.人是法律的中心

    C.法律和道德有一致之处          D.法律具有随意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由此可见罗马法

    A.重视道德      B.重视契约     C.重视自由     D.重视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里“新的、不同类型”主要是指

    A.民主共和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总统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阐发了他奠立于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上的进化论,并将其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A.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觉醒       B.为欧洲国家殖民扩张辩护

    C.为殖民地解放提供思想武器       D.达尔文否定了神造世界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这表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基于

    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B.强大的工业实力

    C.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D.国际贸易准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世界工业平衡变化表(1860—1980)(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分析正确的是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980年

    美国

    日本

    苏联

    德国

    A.随着工业革命的传播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B.美国和德国能够后来居上得益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

    C.法国与英国由于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而丧失领先地位

    D.日本和苏联的崛起得益于二战后对对军国主义的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这一论述主要是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抨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指出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         D.关注东西方文化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广大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战方针    B.国民党号召民众持久抗战

    C.持久抗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D.国民党竭力掩饰军事失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商业广告在建国初期一度很活跃, 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             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情报机构在当时中国一五计划尚未公布的情况下,预测一五计划的目标是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0%到25%左右。这一预测

    A.低估了中国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B.与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基本一致

    C.高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有利因素        

    D.与中国公布的一五计划完全相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读“文革”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

    1969年

    40.3

    比1966年下降12.6%

    1973年

    100

    比1972年增长74.2%

    A.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

    C.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D.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欧洲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这表明

    A.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在   B.欧洲国家逐渐沦为发展中国家

    C.欧洲已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   D.欧洲曾经的全球霸权不复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人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比作一辆巨大的卡车,这辆卡车的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用另一只脚踩刹车。1970年萨哈罗夫(苏联氢弹之父)提出“更聪明的利用这一刹车的时刻已经到来”。其依据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科技革命推广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民主政治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纽约时报曾经出现的标题: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8月17日)、西贡姑娘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3月31日)、巴库的生活符合苏联的模式(1960年10月16日)、(埃及)学生要刷牙(1960年4月22日)、中国的民间艺术遵守党的路线(1960年9月25日)、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1960年7月1日)、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1959年8月3日)。这些标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           B.生活方式现代化

    C.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D.全球化的时代浪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  间

    事   件

    1500年

    葡萄牙宣布巴西为殖民地;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1501~1504年

    哥伦布第四次远航发现中美州

    1510年

    葡萄牙占领印度西海岸重镇果阿,次年占领马来半岛重镇马六甲

    1513~1514年

    拉斐尔创作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

    1517年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24年

    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

    1536年

    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

    1561年

    英国开创了历史上的“三角贸易”

    1564年

    米开朗基罗逝世

    1566~1609年

    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荷兰独立

    1587年

    金融界公认的第一家近代银行出现在意大利

    1588年

    英国在大西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1602年

    英国、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

    1601年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哈姆雷特》问世

    1607年

    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了弗吉尼亚殖民地

    1609年

    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荷兰诞生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1年

    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

    1648年

    新教取得与天主教平等地位

    材料二  吾国自通海以来……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16—17世纪中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11分)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历史进行论证。(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差压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这个路线图的要点是,每个环节都由英国人控制。

    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在近代国际贸易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在这个三角贸易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因为三角贸易的形成完全是英国人操纵的结果,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中国应该是居于中心地位,因为其中两种关键商品茶叶和鸦片皆与中国有关;印度则只不过是英国人手中利用的工具而已。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

    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四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五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限制或拒绝。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对公民权的限制有哪些?(2分)材料三、四、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0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队和武器;……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材料二  《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材料三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的主要内容:美国和其他国家尊重1954年日内瓦协议所承认的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按规定时间撤出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军事顾问、军事人员;……越南的统一将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和平的方法逐步实现。

    上述三个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何相似之处?(9分)执行的结果如何?(6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兵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威权震主。身死未几,遂遭削夺,并籍其家,子孙皆不保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海瑞评说:“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明神宗实录》也说“识者谓,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居正的主要政绩。(9分)

    (2)张居正的人生结局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颇具代表性,简要分析其结局的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