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成功的秘诀

    ⑴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⑵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⑶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⑷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⑸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2.选文第⑵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为选文第⑵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分)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⑶段的论证思路。

    5.选文第⑷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对于自然规律,人总是明知故违,不去顺从。古代帝王去炼长生不老丹就是典型。而植物则不,尤其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不是动物学家,不谙鸟类的生死规律,但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我说的是自然死亡、弃身明眼处。连麻雀都如是,我甚疑惑,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后事的呢?或者说生死更替的呢?

    ⑤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就是到了百年之后,也要讲阔气讲排场。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是可悲的心态。

    ⑥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还没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动情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⑦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⑧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⑨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⑩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11期 )

    1.文中两次叙述了品读红叶的事件,并由此引发了带一些“禅”的意味的思考。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事件

    引发的思考

    第一次

    A

    B

    第二次

    C

    D

    2.文章描写红叶,但作者在⑥段写到小河,第⑦段写水鹿的各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句中,“灰”和“红”写出了作者感情怎样的变化?“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此句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灰”:

    “红”:

    意在告诉我们:

    4.句子赏析

    “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圃(fǔ)      凝望(níng)   颤动(chàn)   一代天娇

    B. 汲取(xī)      诓骗(kuāng)   豁然(huō)   吹毛求疵

    C. 灵柩(jiù)   繁衍(yǎn)   怜悯(mǐn)   恪尽职守

    D. 诘(jié)难      狡黠(jié)   藻(zǎo)饰   根深蒂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恙,简直是个奇迹。

    B. 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C. 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符合道德规范。

    D. 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中小学生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英国消费者协会曾测试过13个样本的预先包装好的切开果蔬,结果有4个样本的维生素c含量至少减少了一倍。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段顺序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涌现了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无产阶级革命家赵醒侬、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现代名流。

    ②抚州具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文风鼎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③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过名列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曾巩,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等古化先贤。

    ④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的才子文化曾发出“光照临川之笔”的由衷赞叹。

    ⑤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临川文化”孕育了灿若繁星的名人群体。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①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

    A.我们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B.啊,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啦!

    C.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D.我们还不会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小题。

    野望

    翁卷

    一天①秋色冷晴湾②,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③,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

    B. “无数峰峦远近间”,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C. 一二两句,一句写水,绿水平铺,难以尽收眼底;一句写山,青山林立,看得很清楚尽兴。

    D. 后两句写诗人乘闲登上山顶,向下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看到水,看到的仍是山。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天秋色”,使人联想到萧瑟的秋风、清澈的湖水、飘坠的黄叶,甚至于想到昨天刚停的绵绵秋雨,今天放晴的淡淡秋日……诗人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B. “无数峰峦远近间”,在满天秋色中,放眼看山,大有感叹风景佳丽的意味,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旨趣。

    C. “忽于水底见青山”,这一漫不经心的描写,是人人碰到过的事实,平时谁也不注意,却被诗人捕捉住,写入诗中,显得是那么的有趣味。

    D. 这首诗华丽蕴藉、一波三折,寥寥数笔,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③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有删节)

    【注释】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殆:大概,几乎。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B. 此非吾/所为来也

    C. 尽/其书而去   D.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就              (2) 遗

    3.请用现代汉语说说“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的意思。

    4.文中写刘恕的同僚“归验旧史,信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概述刘恕性格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作的如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是在危难之际勇于担起责任的句子是“                                

    (6)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

    (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任选一题

    要求:①、文体不限,书写规范,不要少于600字。

        ②、 写出真情实感。

    (1)从小到大,许多人和事伴随着我们成长,有亲人、有朋友、有书籍------因为有他们一起走过,日子才丰富多彩。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2)有人说:初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初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得到的是希望;有人说:初三是痛苦的,接连的考试,充满了竞争与厮杀;有人说:初三是快乐的,体验的是友情,得到的是喜悦与成功。

    人在初三,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有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