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6 题
  1. 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呢?

    A. 平定“七国之乱”

    B. 颁布“推恩令”

    C. 统一铸币权

    D.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始皇和汉高祖不可能吃到的是

    A. 水稻

    B. 粟

    C. 猪肉

    D. 葡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疆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西域都护的设立

    D. 丝绸之路的开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描绘了北方人口南迁的情况。从材料上看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南方经济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许多称谓,三国时期称为

    A. 夷洲

    B. 琉球

    C. 流求

    D. 台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时期

    C. 西晋

    D. 西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A. 匈奴族

    B. 藏族

    C. 氐族

    D. 羯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A. 班超

    B. 张骞

    C. 董仲舒

    D. 卫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A. 北方人口的南迁

    B. 社会比较安定

    C. 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 自然条件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请判断,这种纸应该不早于(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历史,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资治通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认识海洋,建设海洋,经略海洋,是当今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达

    A. 非洲东海岸

    B. 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C. 澳大利亚

    D. 美国西海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由张角等领导的一场农民大起义是

    A. 大泽乡起义

    B. 赤眉起义

    C. 黄巾起义

    D. 绿林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南朝时商业迅速发展,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 建康

    B. 洛阳

    C. 长安

    D. 成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吴国最发达的是

    A. 纺织业

    B. 造船业

    C. 制瓷业

    D. 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灭,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平定七国之乱

    C. 卫青大破匈奴   D. 陈胜吴广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 长安

    B. 洛阳

    C. 咸阳

    D. 开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丝绸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域

    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孙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史称“夏传子,家天下”,标志着禅让制被取代。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应该做好的是

    A. 监督地方官员

    B. 负责州县的政务

    C. 负责监督皇族

    D. 负责地方军事防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看下图,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A. 秦始皇赢政

    B. 汉高祖刘邦、

    C. 汉武帝刘彻

    D. 西楚霸王项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以下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谁的更加符合历史史实,请说明理由

    小历认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雄,不为后人所敬重”。

    小史认为:“曹操文韬武略,为中国历史的进步做出杰出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纸。宣帝改曰都

    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悉纳质内属„„

    ——引自《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

    (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发的?

    (2)张骞通西域有何历史意义?

    (3)从张骞出使西域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和挫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各指谁?

    (5)“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戎狄内侮(匈奴、鲜卑等族内迁中原),有晋东迁,中土遗民(中原百姓),播迁江外……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

    ——《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汉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怎样的状况?有什么长远意义?

    (4)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1)上面材料之现象出现在哪一朝代?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危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