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6 题
  1. 下列字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吮(shǔn)吸   涨(zhàng)满   摇橹(lǔ)   横(héng)样子

    B. 走卒(cuì)   蛰(zhé)居     乳酪(luò)   娴(xián)静

    C. 斟酌(zhuó)   悸(jì)动   间(jiàn)或   翘(qiáo)首企盼

    D. 箍(kū)桶   譬(bì)喻   逶(wēi)迤   即物起兴(xī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堂皇    万贯    理直气壮     安分守己

    B. 推搡    凛冽    相孺以沫     舒卷张池

    C. 扭扣    阔绰    体帖入微     嬉皮笑脸

    D. 抛锚    销烟    不屑置辩     藕断丝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给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贝离开长凳,(    )出广场,穿过了百老汇路和五马路交叉处的一片平坦的柏油路面。

    ②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    )。

    ③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    )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A. 踱   跳动   聚精会神   B. 走   蠕动   一丝不苟

    C. 走   跳动   一丝不苟   D. 踱   蠕动   聚精会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感情色彩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谦逊   纤细   垂头丧气    理直气壮

    B. 果断   领袖   奋不顾身    锲而不舍

    C. 吹捧   告密   心不在焉    一蹶不振

    D. 发动   保护   难分难解    呼风唤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肃穆(严肃而恭敬)         悠游自在(悠闲舒适,快活的样子)

    B.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坏事)     不名一文(没名气,没声望)

    C. 没落(衰败,趋向灭亡)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D. 颓唐(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铜墙铁壁(比喻防卫坚固,不可摧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比喻)

    B.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柔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比喻)

    C.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夸张)

    D. 你们杀死一个闻一多,会有千百万个闻一多站起来。(借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 勤劳俭朴   狼吞虎咽   花鸟虫鱼   风俗习惯

    B. 愚公移山   竞选州长   天气晴和   追歼敌人

    C. 十分伟大   讲解清楚   不断发生   销售计划

    D. 气氛热烈   禁止吸烟   巍峨挺立   思维敏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B.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 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B.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C.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 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均匀,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控制外来生物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B. 他认为,“高考移民”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分数的巨大差距而导致的。

    C. 暑假刚开始,她就迫不及待地急着想为女儿找一个家庭教师。

    D. 4月6日,全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行人来往带来许多不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缩句与原句意义不符的一项是

    A.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泻下来。

    缩句:河水像瀑布。

    B.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灯照耀着建筑。

    C.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缩句:苍蝇飞舞。

    D. 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缩句:海面上撒着珊瑚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复句关系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转折关系)

    B.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转折关系)

    C.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假设关系)

    D. 与其在实验室里进行化学变化,不如在社会起革命变化。(选择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B. 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C. 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D. 扎西正在草拟“寻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一本《唐诗三百首》,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各句变换句式后,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改为: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B. 熊猫有趣的动作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改为:孩子们被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C. 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必须追求雅致了。

    改为: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不能不追求雅致了。

    D. 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怎么能说这件事有成功的希望呢?

    改为:怎么能说这件事有成功的希望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

    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

    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

    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 ②⑤①④③   B. ⑤③①④②   C. ④②⑤③①   D. ⑤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唐朝,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在当时是存在的。

    B. 铁凝是中国当代小说家,曾发表短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

    C.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片小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黄雀在后》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1)         ,鸡犬相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3)青树翠蔓,                  

    (4)潭中鱼可百许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

    城市农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1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100多平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小说的题目是“城市农夫”,主人公是“我的舅舅”,如果把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2.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4.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B. 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C. 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D. 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6.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

    当他看到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链接材料】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舅舅流下了泪水,因为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古文阅读。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义

    A. ① 得失     ② 看见      ③ 明白

    B. ① 收获     ② 看见      ③ 天明

    C. ① 得失     ②同“现”    ③ 明白

    D. ① 收获     ②同“现”    ③ 明白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菊花说,腊梅的香让人意志坚强;腊梅说,莲花的香让人不禁吟诵;莲花说,玫瑰的香让人销魂断肠;玫瑰说,菊花的香可以使人神清气爽。

    很多人往往只看得到别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忽略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光芒。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做最美的自己。

    请以“做最美的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