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3 题
  1.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者余英时认为:从政治史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轻率地断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儒家国家”。在此,他强调的是(   )

    A.汉代儒法道相互影响相互争衡

    B.汉代儒家明显具有法家化倾向

    C.儒教在汉代未能占据主流地位

    D.法家对汉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载,北宋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南北路屡现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大者近百人,小亦不下数十人,所在剽掳,官司不能禁”,而“州县上下,递相蒙蔽,不以上闻,使朝廷无由知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北宋(   )

    A.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

    B.中央监察机构遭到破坏

    C.中央政令在地方上执行不畅

    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

    中历

    公历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西汉元始二年

    2年

    2 507 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年

    6 294 801

    唐天宝元年

    742年

    10 579 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年

    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35 987 111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76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的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士大夫们的攻击、谩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这说明(   )

    A.郭嵩焘的主张超越当时主流思想

    B.清廷反对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

    C.郭嵩焘信守“以夷变夏”的思想

    D.清廷严格控制洋务思想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表明(   )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   )

    A.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B.实行直接民主

    C.广泛而又普遍                D.维护奴隶主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欧美17、18世纪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代替这种观念的是(   )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说      D.限制君权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遭受重创,急需缓解危机之法,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却专程到美国拜会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向他推销解决危机的“经济干预主义”政策。出现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新政理论的效用

    B.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实质相同

    C.该理论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D.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的现实吸引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B.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C.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

    D.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上林三官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

    ——摘编自夏日新《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粤海关志》记述:“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舵),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粤海设关的第二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三行成立。乾隆二十四年(1759)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了《防夷五事》: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等。18世纪中叶以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欧美国家,贸易量较大。十三行商人主要通过向这些国家出售茶叶、生丝、丝绸和土布,换取棉毛织品、金属品、奢侈品、棉花和大量白银。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福建、徽州等地的茶叶,是行商们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散商出售的最大量的商品。

    ——摘编自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依据耆英照会,英国获得了从1849年4月6日起自由进入广州城的权利。时限将至,道光帝看到两广总督徐广缙奏折中有“拒之过竣,难免激成事端”一语,下旨“暂准入城以践前约”。可这道谕旨到达广州时,民众激烈的反入城情绪已使徐广缙无法执行。于是,徐一面制造伪诏对付英人,一面将拒绝入城的情况奏报道光帝。当道光帝听到英人放弃入城(实为暂时搁置)的消息时,感受到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喜悦。他封徐广缙为子爵,并在谕旨中大大称赞粤东百姓“深明大义,有勇知方”。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州民众反入城斗争的背景及历史教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提出,“如果说,洋务运动侧重于物质文明的构建;戊戌变法运动侧重于精神文明的建构;那么,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所侧重的便是制度文明的建构。”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同意该观点,也可以对此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