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0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 书法   B. 绘画   C. 杂技   D. 戏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者冯友兰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在此否定(   )

    A.儒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B.儒家对国人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

    C.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

    D.佛道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

    A.主张静心无为            B.教人明辨善恶

    C.反对穷理格物           D.主张知行合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

    A.《水浒传》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四则史料按近代社会潮流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②“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③“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

    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革命党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强调的是(    )

    A. 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

    B. 革命是实现君主立宪的途径

    C. 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

    D. 法国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孙中山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并不是上流社会的文人。他13岁来到美国投靠哥哥在一所教会寄宿学校读完了中学。之后,他曾获得医学学位。总之,他受的教育是很好的,他完全可以凭着这点获得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同穷人在一起,总是为穷人的福利牵肠挂肚。这些经历(   )

    A.为他将来提倡的民生主义奠基

    B.增加了他反对清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C.注定了他要学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D.为国民大革命运动埋下伏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诺:“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   )

    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9年12月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民本”语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谓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下列关于“民本”与“民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具有限制和约束统治者行为的作用 

    B.两者的区别在于“民”是否是国家的基础

    C.两者都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社会地位

    D.两者都鼓励百姓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奋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   )

    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天主教在西欧各国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卢梭      B.薄伽丘     C.康德        D.马丁·路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近代科学始于14—16世纪,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世界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五个科学中心,以下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①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先后研制出有线电报、电话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③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地,

    ④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并研制出发电机

    ⑤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一类文学艺术作品,“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下列作品属于这类风格的是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的专制统治者独尊孔子和儒学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祟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4)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并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