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选择题 2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 题
  1.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A.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B.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C.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D.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的思想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 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2 题
  1.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 “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 课程设置多样化

    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 向社会下层扩展

    D.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代思想家王阳明谪居期间,在开办书院、教人读书之余,主要精力是体验“圣人之道”。为得此“道”,他日夜端居静坐,超脱于“得失荣辱”之外。忽然在一天夜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他悟出了

    A. 人性本善

    B. 知行合一

    C. 吾心即真理

    D. 心外无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A. 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 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

    C. 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 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

    B. 尊崇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一思想有关

    A. “大一统”思想

    B. “君权神授”

    C. “天人合一”

    D. “三纲五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 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 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D. 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春秋大一统”

    B.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 “三纲五常”

    D. 设立太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处的“儒术”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的思想出发

    C. 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A. 荀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以下对二人的评价正确的是

    A. 二人所创立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B. 二人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

    C. 二人的观点都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 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其思想

    A. 实质上否定了“理”的存在

    B. 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

    C. 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

    D. 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A. 夫私者,人之心也

    B.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C. 天地之化日新

    D. 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老子也确定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统治者们都没能做到无为,而是用刑杀、礼制、法令、重税、战争等等有为的措施来对付人民,他们本想用有为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但结果是越有作为,社会就越是混乱。因此,老子反对刑杀,认为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威吓他们?反对法令,认为法令越明,盗贼越多。反对重税,认为老百姓闹饥荒,是因为统治者征税太多而造成的。反对战争,认为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到处长满了荆棘,大仗之后,必有灾荒。

    ——《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材料二孟子看到战国中期各国都在竞相用武力来攻伐,试图“以力服人”,用“霸道”来统一天下的事实,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认为只有实行“仁政”,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人民,才能“得民心”,从而才能得天下。什么是“王道”?“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孟子提倡“王道”,要求统治者都能效法尧舜先王,反对为争私利而采取恶劣手段,尤其反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用暴力的“霸道”。怎样才能实现“王道”呢?孟子设计了一套“仁政”方案。

    ——《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1)结合材料一,概括老子无为主张的基本含义。这一主张有何进步作用?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老子、孟子都明确反对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3)材料中老子、孟子都围绕哪一核心问题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何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