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2 题
  1. 古代雅典,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材料意在说明雅典

    A. 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监督   B. 任何公民都拥有申诉权

    C. 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   D. 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 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 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   B. 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 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   D. 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侧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 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 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 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 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

    ①分封遗风   ②宗法观念   ③皇权思想   ④世袭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

    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

    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霍财产、转让财产、增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A. 注重法律程序   B. 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 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 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 刺史   B. 三司使   C. 枢密使   D. 参知政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 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B. 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

    C. 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D. 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入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反映出当时

    A. 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分封制度己经遭到破坏   D. 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唐朝刘禹锡曾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空前强化

    C. 势家大族趋于消失   D. 政权基础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 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 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 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公元前3世纪以后,由于立法逐渐减少,古罗马以法官告示和法学诠释形成的新律例日增多,甚至成为罗马法律的主流。因此有些学者断言:共和时期的罗马法律主要是法学的产物而非立法的结果。对此,恰当的理解的是

    A. 法学家的意见就是法律   B. 法官和法学家垄断法律解释权

    C. 法学家的诠释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D. 罗马共和国时期立法限于停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度        B.皇帝制度

    C.“推恩令”制度         D.郡县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学者李国祁等曾对清朝五万余名地方官的任期做了量化分析,发现50%的地方官任期只有一年左右,75%~80%的任期在三年以下,这表明(   )

    A.清朝吏治腐败,官员更替频繁

    B.中央王权对官僚控制相当有效

    C.中央已对地方失去了有效控制

    D.皇权的强化使地方失去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这表达了

    A. 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   B. 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 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   D. 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

    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   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

    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   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古代司法

    A. 缺少私有财产保护观念   B.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

    C. 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   D. 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雅典“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

    A.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 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C. 城邦公民自由平等   D.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A.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 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 巩固宗法血缘制度   D. 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3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之见太深”。他认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差距在于

    A. 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   B. 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

    C. 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   D. 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

    《开皇律》是隋文帝命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的立法经验,修改制订的一部封建制法律。《开皇律》律文500条,素有“刑纲简要,疏而不失”的美誉,是《唐律》的制定基础,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经过对前代刑罚制度的改革,《开皇律》首次正式确立了封建制五刑体系。从重到轻排列为死、流、徒、杖、笞,二十等。“蠲(juan,免)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车裂之法”,删除死罪81条,并规定了各等刑罚以铜赎罪的价格。同时确立“十恶”制度,更加明确了刑律的重点打击对象。此外还贯彻“礼有等差”的等级制原则,赋予贵族官僚以“八议”、“例减”、“听赎”、“官当”等司法特权,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影响。

    ——摘编自《隋代法律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开皇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皇律》的实质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苛征商税的官吏。

    ——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