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出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

    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政治局丽相对稳定

    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前期,担任园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懦。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

    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困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A.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B.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苏格拉底是贵族酒会的常客和主角,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材料反映雅典(   )

    A.聚众饮酒违反城邦法律    B.城邦精神排斥私人空间

    C.法律体现了公平与公正    D.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约翰•麦克里兰说:“民主开始得势之后,想提出限制国家权力的论点,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国家的行动已经愈来愈被看成我们透过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而产生的行动:代表们的行动就是选民的行动,因为那些行动是他们授权的。”作者意在说明(   )

    A.权力无法得到有效限制    B.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完善

    C.宪政与民主的内在冲突    D.民主制度建立的艰难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表2为l930 - 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白足的优越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慈善的概念实际上等同于社会保障。孔子认为只有调均才能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思想被汉代的董仲舒作了更为直白的阐述,认为要使社会易治就必须“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董仲舒还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使得历代统治者把天灾看成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在统治者看来,灾害的发生在极大的程度上来源于自身,因此自己有责任解除臣民的生存危机。

    古代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有官办、民办、宗教开办、宗族内部救助、商人互助等种类。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风险中,我国更加重视灾后的救助。对于弱势群体,官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机构总是将对他们的保障当作自己的责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与措施,其内容主要基于国家减灾和储备的防御性保障、老年保障、临灾生活保障、弱势群体或不幸人群保障。为了使有关社会保障的诏令或制度落实到实处,中央政权往往建立对各级官员的考核监督体制,并对保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予以防范。

    ——摘蝙自王君南《基于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纲》

    材料二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它的主题和基调是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19世纪7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将贫困问题视为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贫困问题上,国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861年到1891年,英国每年增加的1000张病床中,有3/4是在济贫院医院。政府还建设一批条件较好的济贫院,采取一定措施改善济贫院的物质与精神娱乐。1891年后,开始为老年贫民购买书籍报纸,为儿童购买玩具。从1875-1888年14年间总共完成了16项贫民窟的改造工作。在贫民的教育方面,政府也加大干预力度,英国政府于1 880年开始推行《强制教育法》,将初等教育视为民众必须遵守的国家义务。1891年,初级教育做到了完全免费。

    ——摘鳊自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济贫政策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

    材料二

    ——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要之,新生活运动者,即除去不合理之生活,代之以合理之生活。如何能使国民之生活合理’日曲提倡以”礼义廉耻”为日常生活之规律。一、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粗野卑陋之行为,求国民生活之艺术化,--.二、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争盗窃乞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生产化。……三、提倡“札叉廉耻”使反乎乱邪昏懦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军事化。

    ——《新生活运动纲要》

    材料二  同在竭力推动“新生活”的贺衷寒和张学良,时“新生活”的理解却截然相反。贺衷寒说:“‘五四’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运动,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加以发扬”:张学良却大唱反调:“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法学家章渊若当日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只有在一个赏罚分明、贪污绝迹、纪律振肃的国家,社会才有是非,才有公道,而民众才会明礼义,知廉耻。有纪律,守秩序。”如高华所言:“国民党只是在中央一级实行‘以党统政’,省以下则实行党政的完全分开,在省姒下的基层,其党务机构形同虚设”

    ——摘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目的。

    (2)综合下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一  18l1年3月初,诺丁汉地区的一些工厂主削减工人工资,愤怒的工人起采反抗,几个工厂的六十多台织机被毁。到11月,诺丁汉的工厂主们收到有“奈德卢德”将军或“卢德王”签名的书信,信中解释了捣毁机器的理由。捣毁机器活动在诺丁汉爆发时,主要采用焚烧工厂、制造机器故障、夜晚突袭、匿名信恐吓等方式,临近的约克郡、兰开郡……纷纷效仿

    ——陈红兵等《新老卢德运动比较研究》

    材料二  贵院并不是由全国人民选举出来的  目前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的人口约有2600

    万,而其中只有90余万人有权投票选举代表,以制定法律,统治全民。现行产生代表的办法不但是极有限制的和不公平的,而且分配不均一威胁利谤、作伪舞弊甚至扰乱治安在历届大选中层出不穷,个中情况最为贵族议员所熟知。…请愿人深知,集会自由是无可置疑的。

    ——《宪章派的第二次请愿书》(1842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工人运动提出的具体要求及斗争方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人运动斗争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材料一

    (1)日本在中韩两国,英国在中国拥有特殊的利益,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

    (2)日英双方为了保护以上的利益而和第三国开战的时候,另一国将保持中立

    (3)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交战中的第三国和其他一国或数国结成同盟进行参战的话,日英特协同作战,畴和也将根据同盟国相互间的协议进行。

    ——第一次英日同盟协约

    材料二  在1921年召开的英帝国会议上,就英日同盟是否续约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F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_二中“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劳合·乔治对待美国、日本的态度。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材料一  沈括(1031 -1095)字存中,钱塘(夸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1063),沈括登进士第。熙宁二年(1069)二月,洗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熙宁六年(1073)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纲要》

    材料二  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沈括)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井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一…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井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站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