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书同文字。”材料中涉及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

    A. 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B.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C. 统一货币   D.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87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该遗址中发现了第一个

    A. 元谋人头盖骨   B. 北京猿人头盖骨   C. 大猩猩头骨   D. 现代人头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钓鱼”是一项修养身心的户外活动,回眸历史在距今约6000年,已经懂得用“渔钩”捕鱼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 河姆渡人

    B. 半坡人

    C. 元谋人

    D. 北京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相传“他”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材料中的“他”是

    A. 尧

    B. 舜

    C. 禹

    D. 李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位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自豪的说:“他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据此判断该历史老师姓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封神演义》依托于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展现了上古诸神呼风唤雨、动摇乾坤的通天法术。下列历史事件和“时空线索”有关的是

    A. 盘庚迁都

    B. 牧野之战

    C. 涿鹿之战

    D. 国人暴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古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最重要封国有:卫,武王第康叔的封国,在今河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材料中的内容和西周哪一制度有关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片甲骨惊天下。”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 甲骨文因文字刻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B. 甲骨文首次发现是在清朝

    C.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D. 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追溯到了夏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A.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它”是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A. “兼爱”和“非攻”

    B. “无为而治”

    C. “仁”和“礼”

    D. 实行“法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贾谊《过秦论》中记载:“陈胜、吴广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此材料叙述的是

    A. 项羽和刘邦起义

    B. 大泽乡起义

    C. 黄巾军起义

    D. 国人暴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鼎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③农民起义的爆发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纸”是现代日常学习生活的必备用品。回顾历史在东汉有位人物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这位人物是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司马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哪场战争有关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建立

    A. 西晋

    B. 魏国

    C. 蜀国

    D. 吴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祖冲之小行星是一颗以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下列关于这位数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是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②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④制定出《大明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下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A. 炎帝、盘古

    B. 炎帝、黄帝

    C. 黄帝、女娲

    D. 盘古、女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能代表我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 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 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 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 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 欧洲

    B. 敦煌

    C. 安息

    D. 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的代表作《     》,这部代表作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该代表作是

    A. 《宣示表》

    B. 《兰亭集序》

    C. 《女史箴图》

    D. 《洛神赋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请写出该书的名称。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

    (1)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战争篇】

    材料二:见下图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

    【融合篇】

    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汉化措施:

                  

                  

                  

                 

    改革作用: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

    (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