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亵渎          灵柩 ( jiù )          断章取义          涕泗横流 (  tì )

    B.风骚          ( yǔn )          媚上欺下          尽职守 (  gè )

    C.妖娆          扶 ( yè  )          重蹈复辙           怒不可 (  è  )

    D.喧嚷          恣 ( suī )          无与纶比          气吞牛 (  dǒu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而波长为200~315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害。

    ②来到地球的太阳光中的55%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层来到地面,照耀大地与海洋,其中40%是可见光,它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做原料,生成氧气。

    ③我们白天进入树林顿觉空气清新,心胸舒畅,其原因就在于那里有充足的新鲜氧气。

    ④组成太阳光的成分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⑤另外,太阳光里还有5%的波长为100~400纳米的紫外线,它们可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种。

    A.④①③⑤②   B.③⑤④②①   C.④②③⑤①   D. ②③①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把"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变换成下面句式,其中强调重点在毒品,同时语气又最为强烈的一句是(   )(2分)

    A、毒品把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毁掉了。

    B、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啊!

    C、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D、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A.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B.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C.喜欢读书才能成为出色的漫画家。      D.阅读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词。(4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 有离宫。③元:同"原"。

    1.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 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幼颖异,有胆勇。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①十三,亟②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徙全州。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 余人,常钞劫③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④,使入,谕⑤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⑥。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⑦之。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⑧。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

    【注释】①裁:同"才"。②亟:立刻。③钞劫:抢劫。④辈:人。⑤谕:告诉,使之明白。⑥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⑦戒:告诫。⑧上佐:官名。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逾(       )    (2)如(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4.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2分)

    5.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 空1分)

    1.         ,西北望,射天狼。

    2.         ,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载不动许多愁。

    4.人不寐,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

    6.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可以"               "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填《出师表》中的句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16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6)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 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2.阅读(1)一(3)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分)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4.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4分)

    5.作看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14分)

    善用网络"水波效应"

    张铁

    ①一条"道德不曾跑路,良心仍在心中"的微博,转发超过21万次,在2011年"十大转发微博"中位居第五;QQ推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超过600万网友在QQ签名档中点亮爱心……

    ②这样的力量,与其说是一个原点的激发,不如说是无数传播者聚集的合力。在"前网络时代",媒体传播是一对多,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更是多对多。众声交汇的舆论场里,一些声音会在多点传播中不断向外辐射,如同池塘中的水波,越传越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③"水波效应",能量巨大。以微博为例,一个人拥有1万粉丝,每个粉丝再有100个关注者,仅仅两次传播,影响就能达到百万量级。而仅仅新浪网的微博账号,就已经超过3亿,更何况还有各种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等。每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发布信息、传递观点,产生惊人的叠加效果。

    ④水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免费午餐"就是从一个质朴的善念开始,在140字的微博转发中传递与扩散,"3元加3元"的同频共振,掀起一层层爱的涟漪,为无数山区孩子奉上热腾腾的饭菜,也写就水波效应的经典案例。

    ⑤能搅动舆论场"一池春水"的,往往触动了人们最深沉的情感、承载着公众最渴望的声音。失去双腿,"板凳妈妈"却以板凳为支架,照顾了130多个孤残儿童;大雨倾盆,"最美女孩"不顾自己被淋湿,为乞讨者撑起一把伞……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人性之善那样能产生最广泛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诉诸时代共同感受的网帖,能够赢得最多的评论和转发,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⑥水波传得更远,也有赖传播方式助力。如果不能聚拢680万粉丝,郭明义难以把善念辐射向最广大人群;如果没有微博、团购等新手段,"聚蕉行动"也不能把滞销的香蕉售往全国。魔弹式的"我说你听",只是被动传播;而散弹式的"大家都在 说",则是主动传播。自媒体能"选择性关注",只有与受众契合,才能得到波峰加波峰的强劲效应。

    ⑦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能否用好水波效应,考验着传播能力,体现着引导水平。一方面,需要主动设置议程,找到"共鸣点事件"、"公约数观点",发现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人物与事件。如从骑三轮车捡垃圾助学的白芳礼老人,到单手托举救下跳楼女子的消防战士,他们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需要探求传播规律,找到"共振频率"、"相通波段"。如果只是以"要"字打头,以"应该"领跑,投入舆论的石子非但不能激荡波纹,更容易让人反感、招致抵触。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正是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的时代考题。

    ⑧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是舆论水面上漾起的一圈涟漪。即便手握"金话筒",媒体也需要让自己 的声音不断传递,才能成为舆论的领唱,也才能更好地"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而这,也正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系、责任所在。(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3分)

    2.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引发巨大的"水波效应"?(2分)

    3.文中第⑤自然段"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中的"这"是指什么?(2分)

    4.文中①③两自然段中都列举了微博的经典事例,你觉得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5.谈谈下列句子给你的哲理性启发。(3分)

    水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6分)

    风流人物虽然伴随着历史的泥沙沉积于记忆的河床,但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竖起一座座丰碑,让人们倾倒。让我们一起触摸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吧!班上将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渲染活动氛围】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2分)

    2.【活动二:排行风流人物】许多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 人……想一想,给你崇拜的风流人物排一个座次,写出你排在第一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2分)

    3.【活动三:探访历史人物】你准备在活动中介绍一位江西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我市历史博物馆的张研究员。你准备介绍哪位名人,将向张研究员采访哪几个问题(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以"那堂课,与众不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