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知识理论》一书的序言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指出了历史的过去性特点      B.历史研究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C.历史对现实具有借鉴作用      D.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 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 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 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

    A. 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D. 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

    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 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后,清政府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材料一定程度说明清政府(   )

    A.继续坚持腐朽卖国立场            B.对列强条约要求全面回绝

    C.外交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D.具有摆脱条约约束的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毛泽东曾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他们)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中国当时正处于(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崛起(   )

    A. 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C.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 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2年将至耳顺之年(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说时曾回忆童年:那时我就四五岁,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了,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菜粥。力气还是小啊,不小心摔倒了,……泼掉的只是汤水,米和菜还在桶底沉着呢。莫言为我们描述的童年往事折射出(   )

    A. 建国初年国民经济的萧条状况

    B. 三大改造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C. 人民公社运动的消极影响

    D. 文革期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D.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D.政府应该扩大权限,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其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6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8分)

    材料二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8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产生不同“梦想”的共同因素。(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堂,一日“皇堂”,二日“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当这些皇室生走进教室时,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礼并坐下。中国文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教师的级别比太师低一些,称“师傅”,他须在门口恭迎生,并要先鞠躬,然后才开始上课,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于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击剑、摔跤,年轻王子们一整天都用来进行脑力与体力的训练,他们睡得比较旱。每天饮食也是定时定量,决不允许赌博。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或自然之类西方课程,“中”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无五。另外,他们在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阿德莱·斯蒂文森(1961年5月)

    材料二 1961年初,“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曾经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七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国防科研生产,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

    ——摘编自《文汇报》

    (1)材料一中“新的恐惧的阴影”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有哪些具体变现?(6分)

    (2)请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进行评价。(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请回答:

    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