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指出,在梭伦的宪法中,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院申诉的权利。这些举措

    A.避免了专制独裁政治的出现

    B.确立了雅典的司法制度

    C.促进了雅典精神文化的繁荣

    D.开辟了主权在民的新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的官秩仅五品,权位远逊于六部尚书。明后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明代阁臣权力的变化

    A.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

    B.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C.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司马光认为汉武帝“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与“内侈官室”关系最密切的史实是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盐铁酒专卖,与民争利

    C.巫蛊迷信风气盛行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

    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

    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

    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梁启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这说明两者

    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

    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共和国后期,巴尔巴蒂,菲利浦被选为裁判官(负责司法的高级官员),不久他的奴隶身份被发现,被判扔下塔配伊山。为了维护法律威严,行刑前他被给予自由人的身份。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法律适用对象狭窄

    B.法律程序繁杂琐碎

    C.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司法审判主观随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6 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存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举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这一评论

    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

    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

    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

    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

    A.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可见两人共同担忧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A.出现特权阶层

    B.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C.民众思维僵化

    D.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

    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锋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

    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两个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政权从后晋搏燕云十六州地。为了安抚和统治新附之区,辽国急需选用汉士,曾举行科举考试,这是一次为选拔汉官治理汉地的权宜之计。976年,才正式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988年,“诏开贡举”,科举渐成定制。统和六年至重熙元年 (1032),大抵每年举行一次,重熙后为三年一次。前者为沿袭唐制,后者则是受宋朝的影响。

    辽代的科举专为选汉官、取汉士之用,只有汉人、渤海人可以应试。对契丹人参加科举限制甚严。辽国契丹人中虽不乏文学之士,但他们却多不是进士出身。后来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逐漸放寬。在实行科举的同时,辽代设立学校培养人材。五京州县设有学校。“蕃汉官子孙秀茂者,必令学中国书篆,习读经史”。颁《五经》传疏,置博士、助教,契丹、渤海、汉人子弟皆可入学学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辽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辽代实施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