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诗经• 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木兰诗》中运用互文手法,写出木兰征战岁月漫长,战斗频繁激烈,生还不易的诗句是:_____,_____。

    (5)《行路难》中“嗜酒见天真”的李白一反常态,“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四个动作表现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6)《荀子》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比喻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却也有意志坚定的人,处在污浊的环境中却仍然能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述的那样:______,______。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个人痛苦联想到天下人的痛苦,表达了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撰。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___)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③彼竭我盈(___________)    ④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

    3.大兵压境,战事一触即发,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的作战思想显然有很大的分歧。他们的分歧都表现在哪些地方?

    4.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5.曹刿的一句“肉食者鄙”,使鲁庄公平庸无能、鄙陋无知的形象虽已成千秋定论,但其能够尊重并任用贤士亦不失君子的美德。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其这一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德昭名文,江山人。苦学,至忘寝食,经史多成诵。喜大骂剧谈①。绍兴初,招徕②,直谏无所忌讳。德昭对客议时事,率不逊语,人莫敢酬对,而德昭愈自若。晚来临安赴省试,时秦会之③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有唐锡永夫者,遇德昭于朝天门茶肆中,素恶其狂,乃与坐,附耳语曰:“君素号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放气!放气!”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

    注释:①剧谈:畅谈,指说话无遮拦。   ②招徕:同招揽,指毛德昭干的是招揽顾客的事。   ③秦会之:即秦桧,字会之,性阴险,晚年更加残忍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数以言罪人(______)           ②素恶其狂(______)

    2.结合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

    3.这位饱读经史、以“直谏”自诩的人,其真实表现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结合短文内容评价毛德韶的为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望之如云  近之如春

    钱碧湘

    1992年除夕夜,我照例打电话向钱钟书、杨绛二老拜早年。正说着吉庆话,钱先生话锋一转,冒出一句:“老啦!要死啦!”我吃一惊,赶忙拦住:“新年新世,怎么说这么不吉利的话!这可是你在瞎说!”钱先生哈哈大笑,不以为意。我心有禳解,对我爱人朱狄说,敢在年节下大谈老死,必定愈老弥坚,寿数无量。谁知钱先生一语成谶,来年便大病缠身,长卧不起。    

    年前噩耗传来,举国惊悼痛失文化昆仑,我们更多一份失去慈祥长辈的伤痛。    

    我姓钱,但和钱先生非亲非故。三十年前同住在干面胡同十五号时,我还不认识他。那时,钱先生远非今日之名扬天下。但在学术界,他的博闻强记、学贯中西,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清高淡泊,也时有耳闻。后生小子,由敬生畏。我们虽和钱瑗有一面之交,却决不敢妄想识荆。倒装名句,恰是“毗邻若天涯”。    

    机缘凑巧,下干校之初,我阴错阳差暂栖社科院文学所,编入老弱病残组,遂因祸得福,认识了钱先生。    

    干校条件恶劣。钱先生和吴世昌先生等四人同住一间土屋。地面比路面低,进门要下两级台阶,非常潮湿。四块铺板紧靠四墙摆放,中间一小方空地,白天便权充工场。钱先生身处逆境,仍然冲淡平和,不失儒雅。静坐在小马扎上搓麻绳时,钱先生的身影颇堪入画。他寿眉浓长,双目低垂,手中不停捻动着麻絮,犹如老僧入定,思绪已不知云游至何处何方。他的床下有只极大的柳条箱。一天搬出去晾晒,只见满箱书籍。尤可惊叹的是上面一摞大开本书帖,宣纸线装,蓝面烫金,我不免少见多怪。他轻轻抚平压皱的封面,微笑着说:“我喜欢翻翻。”日后有幸目睹钱先生的墨宝,笔下如行云流水,洒脱放逸,颇得王羲之遗风。大家通才,钱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诗文绝代,其书法亦十分了得。    

    钱先生少年名高,早已学富五车。下干校时年过耳顺,劳作之余,仍诵读不辍。灯光黯淡,就站在灯下立读。世人或称羡他聪颖过人,天资超群;或盛赞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钱先生果然一身钟天地之灵秀,得日月之精华,非常人可望其项背。子贡谓孔子为“多学而识之者”。夫子自道:“非也。予一以贯之。”至圣至道,钱先生庶几近之。   

    钱先生为人谦和,俞平伯先生长他几岁,他总尊称“俞先生”。资料室一个老小姐小他几岁,他也随大家尊她“周大姐”。对我们小辈,他从不直呼姓名,也不用“小X”代称,而是叫名字,十分亲切。    

    吴先生好和俞先生抬杠,钱先生常在一旁笑而不语。暮春三月,菱叶新发,青青翠翠散落水面。一天,吴先生从水塘洗涮归来,兴冲冲对俞先生说:“我仔细看过了,菱是不开花的。没有花,哪来香?金桂把香菱改秋菱,有道理!宝钗的学问也有限。夏家小姐并非不通文墨!”俞先生是姑苏城里人,不识菱花之有无,一时语塞。我不知深浅,贸然插话道:“吴先生,你恐怕说得不对。我是江南水乡人。菱开小白花,有淡淡的香气。现在不见花,是节气还不到。宝钗的学问还是大。夏金桂强改秋菱,是故意挑刺生事。”吴先生不说话,俞先生蓦地开怀大笑。中午去食堂的路上,钱先生笑着小声说:“碧湘,你今天帮俞先生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不懂,他指点说:“吴先生和俞先生是学术上的冤家呀!”我方知自己无知莽撞。    

    钱先生不多言,一旦开口,诙谐风趣。何其芳先生来东岳办事,总到土屋看望诸位先生。钱先生揶揄何先生“夤夜追猪”,绘声绘色,令人捧腹。有时谈点文坛掌故,又使我等晚辈大长见识,一扫土屋的阴冷逼仄。遥想当年,钱先生亦是“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    

    钱先生非常慈祥。听说我们九个月大的独子孤身在京,请一位七旬老妇看养,并无亲友照拂,便来劝说,要一老一小搬到他家去住。其时,钱先生家早被他人挤占一半,满堂上好红木家具被迫送进旧货店。女婿含冤自杀,女儿处境可怜,他和杨先生下放干校,分居两处,全家都在危难之中。他绝口不提自家的苦难,倒来关心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使我十分感动。他和杨先生提前返京。临行前,老夫妇俩特地来哲学所驻地,叫我去随意挑选他们的日用品。钱先生还索要我们迁居后的地址,说是回京后马上去看看我儿子非非。我赶紧说担当不起,怕他小小年纪要折寿的。口中婉辞,心下万分感激。

    钱先生迁居三里河南沙沟,我对新房子很好奇,径自去满处乱转。及至走进卧室,方觉太不懂规矩,十分尴尬。钱先生不以为忤,反替我解嘲:“侄女儿,随便看!”    

    1981年我大病一场,情绪低落。钱先生来信开导:“苏东坡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不但句子好,并且很亲切。”嘱我静养,祝我康复。更送来进口针药,频频催我使用。    

    钱先生声誉日隆,信函如雪。不论国内国外,尊卑亲疏,他都一一手复。听杨先生说,有个陌生青年来信说,看了《围城》,对将近的婚期踌躇起来。钱先生赶紧去信譬解。青年获信后喜结良缘,寄赠了结婚照。    

    钱先生宽厚待人,和煦如春。    

    我教子无方,劣迹为钱先生风闻,来信责备:“教子不可太严!”听钱瑗说,父母对她从不严加责督。遇到难题,父亲并不手把手教,而是推给她十几部词典,叫她自去查找。实在遍寻不得,父亲才给予指导。这造就了她极强的独立性。她在英国进修初期,读不懂导师指定的某部英国古代典籍,正是仰仗父亲“不教之教”培养的功力,广搜博览,终于力克深奥之作,取得骄人的好成绩。钱瑗治学,颇有父风。可叹正在大有成就之年,不幸病逝。明珠痛失,高堂泣血,老父惊魂。旧雨新知,无不凄然泪下。    

    我不学无术,心怯藏拙,不敢向钱先生问道。朱狄无知胆大,屡去请教英文翻译。钱先生一边笑他“杀鸡用牛刀”,一边不惮其烦细细讲来。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追忆不尽,谨撰一联拜祭钱钟书先生。    

    管锥凿通四海三世古今独步    

    围城参透七情六欲穷达无心                                     1999年元月5日夜半灯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洗涮(_______) ②揶揄(______) ③一语成谶(______)④不惮其烦(______)

    2.尽管“我心有禳解”但是钱先生新年的戏语还是不幸地一语成谶。请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对钱先生生前事迹的回忆,处处流淌着作者的一片深情。作者用语简洁清丽,却往往能道出先生的品格。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静坐在小马扎上搓麻绳时,钱先生的身影颇堪入画。他寿眉浓长,双目低垂,手中不停捻动着麻絮,犹如老僧入定,思绪已不知云游至何处何方。

    4.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言“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作者引用来称“钱先生亦是如是”,请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印证了作者这句评价。

    5.追怀先生,自当以追忆先生生前之事为主,而文中却回忆了吴先生与俞先生抬杠一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6.司马迁曾赞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作者巧妙化用此句,以“望之如云,近之如春”作为悼念钱先生文中的题目,请你谈谈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7.钱钟书不仅学贯中西,而且乐于助人,忆起往事,作者不禁思绪绵绵,唯以一副对联结尾,以寄哀思。请结合对联内容,谈谈作者以对联结尾的妙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唯唯而已。馀者,湘云虽系闺阁弱质,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语;黛玉本性娇懒,不肯多话;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他去好让他姊妹兄弟们取乐,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与儿子半点?”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的慌。你要猜谜儿,我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受罚。若猜着了,也要领赏呢。”贾母道:“这个自然。”便念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

    ——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灯谜与贾母猜。念道: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会意,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献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盒,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玩新巧之物,心中甚喜。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人名)。

    2.贾母大设春灯雅谜,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喜庆热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酒过三巡后,贾母便撵贾政去歇息?

    3.该书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这充满家长里短的文字中是怎样体现这两句话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____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下面三个选项中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B.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C.民族文化之树常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暖意踏春来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可以说,小象是被链子捆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作文要求: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