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           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          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这一方针的历史文献是

    A.《论联合政府》

    B.《论十大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C.体现了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阿瑟·扬写到:“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句话着重强调

    A.产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着手

    B.毛纺业是英国最古老重要的工业

    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很不足

    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制相同

    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

    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制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86年5月1日美国爆发了全国性工人罢工;1894年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联邦政府调动军队占领了芝加哥;19世纪90年代小农场主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平民党运动”;新闻界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清洁工”的揭发内幕、暴露丑恶的记者。这些事件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日益广泛地传播

    B.美国的垄断膨胀导致社会问题繁多

    C.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

    D.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谈到全球化时说:“隐藏在市场背后的手只有握成拳头才能发挥力量。……事实上,麦当劳的兴盛离不开美国军用飞机F-15的设计者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确保硅谷科技公司蓬勃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世界安全的拳头被叫做美国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这表明

    A.美国在积极的推进全球化

    B.全球化必须以军事实力作为后盾

    C.全球化推动了美国的迅速崛起

    D.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10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时代都要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

    材料

    历史评价的对象

    历史评价的变迁

    古文经①

    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太平天国运动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1958年撰写)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媚洋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注释:①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前)农民不仅终止了农奴身份,而且变成土地的拥有者。十八世纪,所有教区事务由官吏管理。这些官吏不再是领主的代理人,也不再由领主任命。-些官员由省总督任命,其他官员由农民选举。所有的官员由中央政府监督控制。贵族阶级失去了先前的政治权力,但极大地增加了金钱上的豁免权和个人优势。它的特权对于法国人民来说是如此的无法解释,令人憎恨。十八世纪,欧洲政体半数濒临崩溃,一般来说,大陆东部地区不如西部地区的制度坍塌严重,但到处可见旧制度的老化衰退。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作为旧制度的产物,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革命的开端和导火线。我还会补充道,人们在其内部摧毁贵族制度时,他们也会将自己推向集权化。这种状况下,推动人民的这一倾向比起阻碍它要容易得多。在人民内部,所有权力逐渐集中,只有下大力气,才可能使之分裂。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老化衰退”的表现和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并与近代民主政治相融合的原因。(6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生活方面十分成功。……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阻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在1962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在那里,冷战扩大了共产党集团和非共产党集团之间的鸿沟,这一鸿沟最后宽到不可逾越的程度。因此,各大国各行其是,组织了相对抗的安全防卫体系,对每次危机都独自作出反应。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原因。(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今日的日本,虽然有些不及西洋各国富强之处,但如果我们日本人从此立志求学、充实力量,先谋求个人的独立,再求一国的富强之处,但西洋人的势力又何足惧?国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严守同政府的约定,服从国法并接受保护。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4)

    材料二    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日保国家,一日保圣教,一日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和张之洞观点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近代日本、中国社会发展

    的历史作用。(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