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1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1 题
  1. 古代雅典,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材料意在说明雅典

    A. 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监督   B. 任何公民都拥有申诉权

    C. 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   D. 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这说明

    A.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B. 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D. 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王朝时,中国己经形成统一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以下之“郡县统一”,则有所不同。此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 西周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B.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秦统一的区域远远大于西周时期

    D. 秦打破了地方官员世袭的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择官标准有四项,其一是身,即身材,须取其体貌丰伟者;其二是言,即言词,须取其言词辩正者;其三是书,即书法,须取其楷法遒美者;其四是判,即公文判词,须取其文理优长者。这反映出唐代择官

    A. 以德行优者为先   B. 重视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C. 以才干突出者为先   D. 把外在形象摆在首要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明太祖的这一规定()

    A.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B.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

    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

    A. 民族隔阂的消除   B. 对外政策的开放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民族融合的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C.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D.耕种、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 最早采用铁犁牛耕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   D.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材料反映出西汉(   )

    A. 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 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 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 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 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 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B. 服务实体经济

    C. 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D. 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 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 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 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 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63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以普丹正在欧洲交战为由,在天津大沽口外捕获三艘丹麦商船。恭亲王奕䜣发公文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拒绝在李福斯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李福斯被迫释放了丹麦商船。这表明

    A. 清政府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

    B.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 清政府运用近代外交理念正确处理了外交争端

    D. 清政府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中国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读下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

    A.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B. 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 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 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 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 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史载,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脧削……民间资金若无出路,壅塞于外国银行。在外商银行全盛时期,国人存款,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寻求“出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业救国”政策的引导促进

    B. 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盘剥

    C. 民族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驱使

    D. 外国银行对中国资本收取保管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

    A. 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   B. 反对完全照搬西学

    C. 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D. 要求大力兴办学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06到1908年,在日本顾问冈田的帮助下,清朝更定刑名,删除凌迟、袅首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并预定1913年实行。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大清新刑律》

    A. 反映了我国司法体系趋向近代化   B. 摒弃了中国封建纲常伦理

    C. 体现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特征   D. 荟萃中西法律之精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拟定三年重工业建设计划时,提出了在湘、鄂、赣三省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设想:“拟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阳之间,为国防工业之中心区域,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为围剿红军做军事筹划

    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为抵御日军进攻做准备

    D.力图消灭地方各派军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吴承明教授在《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指出:1933 年,工业(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 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的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

    B.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民族工业在20 世纪三十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 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

    A.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既然法律统治官员,官员统治人民,因而官员是能言的法律,法律是沉默的官员。这表明,西塞罗认为()

    A. 官员制定的法律与政令具有一致性   B. 官员发布的政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 官员具有与法律一致的社会约束力   D. 国家管理要完全置于法律意志之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一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A. 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B. 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C. 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 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在该学者看来,罗马法

    A.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B. 渊源呈现多元性

    C. 主要维护平民利益   D. 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A. 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B. 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C. 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D. 是美国建设“伟大社会”的尝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据记载,1788年卡特来特在建造新棉纺工厂时曾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被称为“革命工厂”。这说明

    A.资本家醉心于生活享受           B.工资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C.技术的革新被日益轻视           D.企业经营管理走向规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 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C. 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

    A. 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B. 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C. 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D. 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絛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狩三年,桑弘羊正式主持时政经济改革,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结果“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教百项,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份冶铁煮盐,桑弘羊上台后,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汉初以来,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结果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为了制止豪商大贾们利用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来操纵物价,实行了均输和平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据亨廷顿(美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9世纪西方冲击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