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平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又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者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其实这个筛子虽则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而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柬缚。唐朝诗人李贺要在这柬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

    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论文字下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的“走样”,指的是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意和当时当地的外局不完全符合的情形。

    B. 不合文法的字词常常引起他人的误会,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C.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会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意公式化,从而束缚人们对情意的表达。

    D. 声音、表情、动作都是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只是前者比较间接,后二者更直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字的缺陷和乡土社会的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乡土社会不采用文字的原因。

    B. 第二段将文字和语言作比较,证明了使用文字时讲究文法和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C. 文章阐述乡土社会对待语言的态度,进一步论证了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的现实合理性。

    D. 第五段用李长吉呕心沥血苦吟的典故,为语言束缚人们传情达意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利用文字进行写作时,不管怎样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地传情达意

    B. 只要传真技术还无法让人超越时空利用表情辅助语言来传情达意,文字就还会被人们使用

    C. 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不是“愚”的表现,所以只教会乡下人识字并不能根治他们的“愚”。

    D. 在熟人中我们的话少,是因为大家彼此熟悉了解,心有灵屋一点通,不需要借助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绵羊

    王溱

    小戈桑没上过学,自然不知道什么潘多拉的盒子,只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叫潘多拉草原,这里密密麻麻挤满了一捧捧青草,绿得要滴下来。之所以说捧而不是棵,小戈桑每次都是蹦跳着把它们像鲜花一般捧到族里的羊圈外,恭恭敬敬摆好。族长说,草原是神圣的!小戈桑点点头:族长又说,每棵草都是草原的恩赐!咩---羊儿们一起仰头附和。

    小戈桑常往族长家跑。族长的帐篷里有厚厚的一摞书,还有美丽的小乌依。小乌依笑起来的时候,碱草飘飘、针茅摇摇、苜蓿起舞、冰草低下了头……整个草原如沐春风。小戈桑把笑声挂在风车上,绕着羊圈一圈又一圈地跑,才能甩掉脸上的红晕。

    小乌依的牙很白很白,夜晚两人坐在羊圈边说着悄悄话的时候,小戈桑只看见两排比月光更光洁的牙,像极了天上那些发光的石头。他们数星星,一颗,两颗……可是太多了,眼睛根本盯不过来。小乌依忽然狡點地一眨眼,猛地扬起鞭,原本安然咀嚼着月光的羊群惊起,绕着羊图内围奔跑起来,很快排成了一队。

    快数羊啊戈桑!小乌依大喊,这可比数星星好玩多了。

    戈桑瞪大了眼睛,看哪,雪白的绵羊居然在发光!它们像一团团发光的云,在黑夜里疾走,戈桑赶紧开始数,一只,两只,三只……哦不对不对,这只数过了。戈桑的眼睛被晃得发晕,好怕一个不小心它们就会长出翅膀来像天使一样飞走。

    嘿!你真没用!乌依嘟起嘴,收起了鞭子。绵羊身上的光淡了下来,乌依眼睛里的光也暗了下来。

    戈桑讨好地说,我数了,数了,是五十三只!

    乌依笑了,谁不知道族里一共有五十三只羊,你根本没数!顿了顿,乌依忽然垂下了头,才五十三只。

    怎么了?戈桑问。

    乌依揉着洗得发白的裙角,说,草原很美,可我们族太穷了,草丛里的蟋蟀都比我穿得风光。

    戈桑把鞭子抽得啪啪响,说,等着,我们的羊会越来越多的,一定!

    几天后,羊没有增多,反而少了一只。戈桑慌了,他沿着羊群走过的路一路寻过去,他把手圈在嘴边喊:咩——没有任何回应。

    戈桑踏过一片无精打采的苜蓿地,绕过窸窸细语的蟋蟀群,戈桑差点掉进一个大坑。大坑?草原竟然有个大坑!咩——坑底传来微弱的叫声,果然,羊就在那里。

    戈桑狂喜,连爬带滚扑进坑里。可是当戈桑拽着羊往上蹬的时候,土一崩,摔了个四脚朝天。戈桑的脚崴了,崴脚的戈桑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法爬上去,渐渐地,没进食的戈桑力气越来越小。戈桑身上有刀,他可以把羊杀了,割羊肉,喝羊血,可戈桑不干,那是割自己的肉。虛弱的戈桑紧紧抱着羊,仰头望着星空,满天乌依的眼睛在眨呀眨,他渐渐闭上了眼。

    醒来的戈桑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矿工家里,在羊奶的滋养下,身强力壮的戈桑很快恢复了体力。那矿工原本也是牧民,他兴奋地对戈桑说,放什么羊啊,草原底下全是煤矿,全是宝啊!

    戈桑可不管什么宝,他牵着羊匆匆赶回族里。族里正在载歌载舞,乌依盛装打扮,坐在了家里有金酒壶和金酒杯的矿主身旁。那天,戈桑喝了很多奶酒,他看见穿嫁衣的乌依特别美丽,他隐约听见乌依说:我们族就要富起来了!

    从那以后,戈桑代替乌依留在族长身边,还代替她照顾起了族里的羊群。戈桑也试过偷偷在夜里挥动鞭子,可是羊们再也没有发过光。乌依走了,一切都黯淡了。正如乌依所言,族里很快富来了,草原上的大坑越来越多,可是羊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戈桑开始失眠,一躺下就总觉得羊掉坑里了,少了一只,又少了一只。戈桑只好每天深夜都到羊圈去数羊,一遍又一遍地数……

    好了,孩子,现在你明白睡不着的时候为什么要数绵羊了吧?睡吧,愿潘多拉草原上的小精灵们伴你入梦。戈桑说。

    可是爷爷,潘多拉草原在哪里呢?绵羊又在哪里呢?小孩问。

    戈桑望向窗外,公路上呼啸移动的车灯连成一条长长的线。戈桑开始数,一辆、两辆、三辆、四辆……终于,戈桑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草原命名为“潘多拉”,取自于“潘多拉的盒子”,暗示了草原消亡的结局,并使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寓言色彩。

    B. “碱草飘飘、针茅摇摇、苜蓿起舞、冰草低下了头”等景物描写,描绘了草原之美,也烘托了男女主人公朦胧的情愫之美。

    C. 小乌依扬鞭绵羊发光,收鞭光淡下来,这样的描写颇有魔幻意味,很好地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推动了情节发展。

    D. 男女主人公对待草原、财富的态度迥异,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们爱情夭折的深层原因。

    2.结合小说内容看,题目“数绵羊”有哪些含义?

    3.小说在结尾上有何特点?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B.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曾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 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聪颖明慧,善于广泛学习。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洛阳到太学参观、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B. 张衡品格高尚,不慕世俗虚荣。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三公的公署征召,都没有就任;皇帝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为郎中,他也没去。

    C. 张衡“善机巧”,造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形状、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制作水平。

    D. 张衡不畏权贵,为政机智果断。河间王和很多豪族大户,胡作非为;张衡担任河间相后严厉治理,先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然后一下子同时逮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小题。

    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白日不到处”点明了青苔的生长环境,这是一个不利于生命成长的地方。

    B. “青春恰自来”是说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耐心等待,青春自然会绽放。

    C. “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

    D. “随渠爱暖凉”描写了青苔长在水渠边,既喜欢温暖,也喜欢阴凉的习性。

    E. 青苔之“问”,正是因为它生长于“白日不到处”,不知道“斜阳”为何物。

    2.第二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对赤壁下的江水进行了描写。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总经理走进会议室,严肃地说:“看看你们的业绩!自己不努力,还怪别人运气好,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希望大家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②如果不创新,那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捡人家科技发明的残羹冷炙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寒,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鞋跛行。

    ③老张的误会让你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事情水落石出了,老张很内疚,但又不好意思来,要我替他说声对不起,算是负荆请罪。

    ④薇薇说:“你对他和颜悦色,春天般温暖,他却不懂得礼尚往来,对你冷若冰霜,秋风扫落叶,看着都让人心痛,我得好好说说他。”

    ⑤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⑥我们把理想信念和职责使命这两颗扣子扣好了,就会有“无功便是过”的价值判断,干事就会冠冕堂皇,不干事就会如坐针毡。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辩,小到生活中买东西时的讨价还价,甚至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涉及辩论。

    B. 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时,那种用词曲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形式多少能够让我们领略到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C. 当今世界,大幅的电影海报随处可见,每日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成为街谈巷议,影视明星提供着娱乐新闻,引领流行时尚。

    D.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梁,上次多亏你内人帮助,我才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东西,今天特意登门致谢。

    B. 你既然身体抱恙,那就不要勉强,给刘厂长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回家好好休息。

    C. 欧阳老师,总算找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有关古诗词阅读的问题,请多多指教。

    D. 本人昨日在操场不慎丢失一副黑色眼镜,希望拾得者能够及时璧还,定当重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    ,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堂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②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柬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③      ,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题文)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必须从阅读空间的打造开始。一些家长往往将幼儿的卧室与阅读空间混为一谈,其实,卧室是提供幼儿休息的地方,却不是一个适宜的阅读空间。真正的阅读空间,要有绝对安静的空间环境、舒适便利的阅读配置、浓厚的阅读气氛。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阅读,幼儿的内心才会平静,沉入书中。

    ①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一定要从阅读空间的打造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很多书法名家走进校园,俯下身来教幼童习字;各种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次第进行,产生了众多小小书法家;有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将德育、美育贯穿其中。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提笔书写的时间很少,练习书法占用了学生太多课内外时间,得不偿失。

    对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