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下列史学研究的主题较适宜采用这一方法的是

    A. 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效果

    B.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 启蒙运动对亚洲近代化的作用

    D.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

    A.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 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 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

    C. 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 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

    A. 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

    B. 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C. 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D. 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A. 内容非常广博

    B. 适应社会发展

    C. 实现权力制衡

    D. 蕴含自由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绝大多数职官都由抽签产生,并实行集体任职制度,如议事会议员有500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更达6000之众。这些制度的推行

    A. 体现了直接民主特征

    B. 打破了贵族的政治垄断

    C. 扩大了公民权的范围

    D. 确保了施政的公正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 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B.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 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 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论。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

    A.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B.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C. 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

    D.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现提示出商代(  )

    A. 青铜技术世界领先

    B. 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 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 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 扩大了政权基础

    B. 摧毁了门阀政治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与人才培养脱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

    A. 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

    B. 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

    C. 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D. 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国的两院制

    A. 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B. 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

    C. 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

    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这反映了(  )

    A. 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具有双重性   B. 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

    C. 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在华利益   D. 中英友好合作局面正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列事件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事件

    结果

    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

    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

    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1937年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均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    

    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C.顾维均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致的。由此说明

    A. 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

    B.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

    C. 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

    D. 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A. 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B. 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 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能张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这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

    A. 开创了人类文明新道路   B. 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C. 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说明(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B. 西欧、日本摆脱了美国控制

    C. 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

    C.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 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政治史大事年表

    1689 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87年   美国联邦宪法颁布

    1836 年   英国宪章运动开始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

    1875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1967 年   欧共体成立

    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 年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 年   欧盟建立

    从以上材料中选取至少三项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主题明确合理,材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

    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