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选择题 1 题,填空题 3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7 题
  1. 常温下,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980kJ/mol 

    2H2(g)+O2(g)=2H2O(1)  △H=-560kJ/mol

    现有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共0.4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恢复至常温共放出252kJ的热量,则CH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2   C. 2:3   D. 3: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温度下,有pH相同的H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在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a mol·L-1,在Al2(SO4)3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为10-bmol·L-1,则此温度下的Kw为

    A. 1×10-14   B. 1×10-2a   C. 1×10-(7+a)   D. 1×10-(a+b)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平衡有多种类型,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下列不存在平衡的是(不考虑水的电离平衡)

    A. 稀醋酸水溶液中

    B. 氢氧化钙悬浊液中

    C.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混合物中

    D. 稀氯化钠水溶液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已知相同条件下,HClO的电离常数小于H2CO3的第一级电离常数。为了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加入

    A. HCl   B. CaCO3(s)   C. H2O   D. NaOH(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三个数据:①7.2×10-4、②2.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2=HCN+NaNO2;NaCN+HF=HCN+NaF ; NaNO2+HF=HNO2+NaF ,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   B.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C. HCN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 HF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室温时,下列比值为2∶1的是

    A. pH=2 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

    B. 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之比

    C. 0.2mol/L 与0 lmol/L 醋酸中c(H+)之比

    D. pH=7的硫酸铵与氨水混合溶液中c(NH4+)与c(SO42-)之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 空气中铝表面迅速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锌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锌和稀硫酸反应时,用锌粉比等质量的锌粒可使反应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在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HS-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Ksp(CuS)<Ksp[Cu(OH)2]

    C. 升高温度增大

    D. 加入MgCl2固体,HS-浓度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已知:N2O4(g)2NO2(g) ,将装有N2O4和NO2混合气体的烧瓶浸入热水中,烧瓶内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下列结论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B. 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 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 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饱和氯水中Cl-、Na+、SO32-、NO3-

    B. 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13mol/L 溶液中:CO32-、K+、SO42-、Br-

    C. pH=12的溶液中NO3-、 I-、Na+、Al3+

    D. Na2S溶液中SO42-、K+、Cl-、Cu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正向发生移动时,平衡常数K值一定增大

    B. HS-的电离方程式:HS-+H2OS2-+H3O+

    C.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3+、K+、NH4+、 SO42-、Cl-、ClO-

    D. AlCl3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发生反应:2Al3++3CO32-=Al2(CO3)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反应的活化能不可能接近零

    B. 弱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弱

    C. 燃烧热是指1 mol任何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D. H+ (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表示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现象或操作不适宜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 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 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

    D. 锅炉水垢中含有 CaSO4,常先加 Na2CO3 再加酸处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恒温恒容下反应:2A(S)+B(g)C(g) +D(g);△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该容器中加入少量 A,反应速率增大

    B. 向该容器中充入 He 气,反应速率增大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一定能发生

    D. 将粉末状 A 代替块状 A,反应速率增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反应Ⅰ:CaSO4(s)+4CO(g)CaS(s)+4CO2(g)      ΔH1=-175.6 kJ·mol-1反应Ⅱ:CaSO4(s)+CO(g)CaO(s)+SO2(g)+CO2(g)  ΔH2=+218.4 kJ·mol-1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装置一定能证明2Ag++2I-=2Ag+I2能否自发进行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水溶液中Fe3+和I-存在可逆反应:2Fe3++2I-2Fe2++I2,平衡常数为K。已知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溶度积如下:Ksp[Fe(OH)2]=4.87×10-17,Ksp[Fe(OH)3]=2.64×10-3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该可逆反应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存在

    C. 加入AgNO3,平衡右移,溶液黄色变浅

    D. 加入CCl4,平衡右移,水溶液层黄色变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常温下,把1ml PH=6的H2SO4溶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100mL溶液,稀释后的溶液中,其C(H+)最接近:

    A. 1×10-8mol/L   B. 1×10-6mol/L

    C. 2×10-8mol/L   D. 1×10-7mol/L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 mol·L-1的NaOH溶液,乙为0.1 mol·L-1的盐酸,丙为未知浓度的FeCl2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__。

    (2)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用酸性KMnO4溶液能测定丙溶液的浓度(已知:5Fe2++MnO+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②滴定实验要用到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使用该仪器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

    ③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向 ZnSO4溶液中滴加饱和H2S溶液,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生成ZnS沉淀,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0.1 mol·L-1的(NH4)2SO4溶液,在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mol·L-1的NaHA溶液中,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A—)>c(H2A)>c(A2-)

    ①该溶液中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②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Zn.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进行了探究,其中甲同学利用下图I装置进行探究,乙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图II装置进行探究( 盐桥内含有某种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起到连通电路的作用)。

    (1)实验表明,图I中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锌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

    (2)图II中的X、Y 是ZnSO4溶液及稀硫酸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只有正极上产生气泡,则X 是_________,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3)当图I装置的溶液质量增加63 g时,生成的氢气共有______L( 标准状况);当图II 中锌电极质量减少65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合成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1)在合成氨工业中I2O5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己知2I2(s)+5O2(g)=2I2O5(s) △H=-76kJ·mol-1;2CO(g)+O2(g)=2CO2(g)  △H=-566kJ·mol-1。则该测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 mol 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 (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

    ①b点CO的平衡转化率α为____________,c点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措施能提高该反应CO转化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移走CO2

    (3)若氨水与SO2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时溶液呈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向上述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填“NH3”或“SO2”)可使溶液呈中性。(已知常温下NH3·H2O的Kb=1.8×10-5mol·L-1,H2SO3的Ka1=1.5×10-2mol·L-1,Ka2=6.3×10-8mol·L-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