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null 1 题,单选题 18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

    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 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A.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 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 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1873—1920年中国的进口值和机制品出口值统计表(单位:万元),此表信息反映了

    年份

    1873

    1893

    1903

    1920

    进口值

    10349

    23582

    72130

    118759

    机制品出口值

    180

    470

    11423

    19694

    资料来源: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72—73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

    A. 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趋势

    B.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C. 中国近代工业持续发展

    D. 民族工业受外国商品的排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1868年到1900年的32年间,英、美、德、法四国的钢产量从24万吨猛增到2355万吨。铁路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化的中心,世界经济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

    A. 技术革命引发人口迁移

    B. 火车和蒸汽机的发明

    C. 技术创新推动资本集中

    D.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据史学家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且十分乐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1954年《麦克尔斯》为此编造了一个专门描述这种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之现象的新词——“欢聚在一起”。这说明

    A. 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

    B. 高福利社会导致财政赤字

    C. 货币学派促进了经济恢复

    D. 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专制制度的松弛

    B. 社会风尚的变化

    C. 市民阶层的产生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

    A.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B.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D.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 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 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A.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 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 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 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 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 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C.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 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 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 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 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D. 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 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 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 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八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 殖民掠夺为西欧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B.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C.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D.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工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统计,某国在某一时期三种主要类型商品进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以下各项中与图中情况最契合的是

    A. 16世纪30年代的法国

    B. 17世纪40年代的荷兰

    C. 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

    D. 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于2017年1月23日签署命令撤出“TPP”,1月27日签署“限穆令”。2月1日,英国议会下院授权首相启动“脱欧”程序。2月5日,法国竞选总统玛丽娜·勒庞发表竞选纲领,承诺若当选,必以“法国优先”。这与下列哪一做法相类似

    A. 二战时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

    B. 二战后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 二战后签署《关贸总协定》,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D. 大萧条时期各国采取利己主义政策,以邻为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农业调整法》实施以后,大农场主在市场价格低落的情况下“将地租给国家”,借此获得政府津贴。据统计,“新政”后大农场主出售自己的农作物收入比“新政”前增加了二分之一多,但农业资本家却大批解雇农业雇佣工人,以减少工资支出。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农业调整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B. “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 “新政”是为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

    D. 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历史阶段:1918年6月到1919年底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前期;1920年到1921年初是该政策实施的后期。后期把适用于战争环境的特殊措施用于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其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 集中物力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C.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25年4月,加米涅夫在莫斯科的苏维埃代表会议上就提出我们必须检查关于土地使用、雇佣工人和出租土地等方面的法律,因为目前已有的很多法律上的限制,事实上是摆在农村生产力发展面前的一种障碍。”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 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推进

    B. 民主法治不断地完善

    C. 国家工业化全面开展

    D. 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1955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主要实行指令性计划(包括面积、产量、增产措施和农事进度等),改为只下达收购计划。农庄的生产计划上报区执委会备案,如有出入,进行协商仍不通,最后决定权属于农庄。该措施的实施

    A. 表明苏联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B. 表明苏联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表明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D. 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二战中通过谈判协调,建立国际组织来确定了多方在战后世界金融关系中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A. 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   B. 是美国单方面强加于世界的

    C. 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   D. 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 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诞生

    B. 直接促进了欧元的发行

    C. 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 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内商业领域,清代的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专卖制度、榷关制度、牙行制度和行会制度等方面。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干预商业经济的发展,把商业经济的发展控制在封建经济、政治体制能容许的限度之内。既需要商业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繁荣,以便为封建体制服务,又需要防止商业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危害封建体制,这就是清政府推行抑商政策的实质。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认识到恤商与抑商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邓亦兵《清代前期抑商问趣新探》

    材料二重商主义政策在16、17世纪的英国得以大力推行,主要是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加强,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使重商主义最初表现出强烈的重金倾向。随着重商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重商主义者认识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同样是使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伊丽莎白一世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海外贸易,对内则实行保护性措施。伊丽莎白一世政府,承受着欧洲各国争霸的巨大的压力,努力寻求新体系的构建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治国方略。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嶙起》

    (1)根据材料一,阐释清代抑商政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重商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3)上述材料表明同样是处于社会转型期,中英商业政策却明显不同,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进行评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提出铁路计划,主张由铁路总公司出面募集4000万两,先募集商股700万两,入官股300万两,借官款1000万两,借洋债2000万两,先办芦汉,后办苏沪、粤汉等路。

    1898年,清政府设立矿务铁路总局,“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同年,总局颁布章程,规定此后各省开办路矿,无论官商华洋,均应按照本章程办理;借用外资须由总局核准。章程还规定,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

    ——据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材料二 1949年1月,军委铁道部成立,明确提出人民铁路的办路方针是“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为最后消灭反动残余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提出以“建设一个准确、迅速、安全、经济、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人民铁路为奋斗目标。到1949年底,中国大陆原有铁路基本均被铁道部接管。

    “一五”计划期间,政府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共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

    ——摘编自丛树海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建国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