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 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B. 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 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 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

    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史记》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不够准确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D.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 有利于宋代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C. 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 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 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盛行

    C. 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D. 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71年8月,清政府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美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和西式教育。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9岁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

    A. 所学幼童多为官宦子弟

    B. 清廷实行教育救国政策

    C. 洋务派认同美国的制度

    D. 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合计

    公布法令、条例数目

    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

    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B. 军阀统治出现政治认同危机

    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D. 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0年夏,后方形成了8个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地的新工业区,包含了汽车修配、化学、冶炼、电力、纺织、机械等行业。“新工业区”出现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影响是

    A. 打击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 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C. 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做物质准备

    D. 调整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

    A. 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

    C. 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D. 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5年恩格斯说,“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A. 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

    B. 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

    C. 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

    D. 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做出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苏联部长会议由68个部级单位削减为34个

    1956年

    苏联部长会议部级单位增至60个

    1957年

    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管理,撤销了中央管理经济的各部委,按区域原则设置国民经济委员会

    20世纪60年代

    陆续恢复了中央管理经济的各部、委

    A. 缺乏明确指导思想致改革混乱

    B. 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为重点

    C. 没有触动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

    D. 改革操之过急脱离经济实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如:牛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这说明

    A. 科学的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

    B. 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

    C. 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

    D. 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班固(32—92年),字孟坚。16岁入洛阳大学,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

    究。其父班彪(3—54年)作《史记后传》,以补《史记》太初以后之阙。班彪死后,班固受汉明帝之命续写父书,以《史记》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著《汉书》。公元92年,班固去世,尚有8篇“表”及《天文志》未完成,其妹班昭奉汉和帝之命完成编著。

    《汉书》内容包含了整个西汉的历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历史记载多采用《史记》原文,汉武帝以后部分多本于《史记后传》。《汉书》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其后的“正史”大都以它为基准。《汉书》问世后,史家“竟弃马而学班”,“奔走班固之不暇”。后世将班固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摘编自《传统史学的范本——(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书》得以修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世将班固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的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徽商茶叶贸易在道光以前以面向北方的内销为主,外销的比例很小,而且几乎都是通过广州销往国外。徽州与广州途程在3000里以上,途中费时在两个月以上,旷日持久的长途贩运对茶叶这种讲究季节性的商品来说很不利。但徽商与外商交易,茶叶价格由徽商报出,获利极厚,徽州人称之为“发洋财”。

    材料二  道光中叶以后,尤其是经历了19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咸丰兵燹”后,“徽茶内销不及十之一二”,十之八九均为外销。与此同时,上海作为茶叶贸易的口岸日益重要。1844年,上海出口茶叶数量仅为广州的六十分之一,而到了1855年,上海出口茶叶数量达到了8千万磅,同期广州为1.67千万磅。由徽州赴上海多走水路,雇小火轮20日即可走完全程,再加上上海为“南北适中之地”,众多做茶叶生意的外商洋行云集上海,很快上海便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最重要基地。徽商也凭借在上海的茶叶贸易勉力维持了一点点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张燕华、周晓光《论道光中叶以后上海在徽茶贸易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中叶以前徽商茶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按特定的时间、空间尺度指出中国茶叶贸易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及实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二 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时间

    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1945年2月

    (新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人民购买力,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代替了快要到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创立了使美国成为全班民主国家大兵工厂的准备工作。

    20世纪50-60年代

    (新政)是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法西斯性质,新政的改良措施对工人阶级的让步有很大的欺骗性,不利于革命,是历史的反动,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消极作用。

    1990年

    (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请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客观史实与历史解释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当时,全国学制的完全统一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是确定原有的和新创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改革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以利于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为此,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完全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和需要,它根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吸取了我国人民教育(主要是革命老根据地的教育)的经验,改革了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旧学制,制定了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所必需的新学制。新学制完全革除旧学制的弊端,其改革的重点是工农干部教育、技术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学制明确作出关于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类业余教育的规定,这两种教育不是占次要的地位,而是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样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1年新中国学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1年新中国学制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

    ——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