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其他题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绯红(fēi)    溃退(kuì)    遗嘱(zhǔ)   摧枯拉朽(kǔ)

    B. 凌空(lín)   镌刻(juàn)    浩瀚(hàn)   正襟危坐(jīn)

    C. 教诲(huì)   蹒跚(mán)   侵略(qīn)   藏污纳垢(gòu)

    D. 倦怠(juàn)   吹嘘(xū)    摄取(niè)   春寒料峭(qià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僵绳   骤雨   要塞   殚精竭虑

    B. 翘首   愚钝   序暮   坦荡如砥

    C. 苔痕   钿农   颓唐   张目结舌

    D. 辟邪   凋谢   恶劣   眼花缭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10月1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优秀集邮图书评选活动颁奖大会在榆林举办,此次评选活动共___(颁布 颁发 颁奖)一等奖8部,二等奖20部,三等奖31部。

    (2)榆林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厚,是久负盛名的艺术之乡,每年来榆参观的人___(络绎不绝 熙熙攘攘 车水马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

    (6)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茅盾《白杨礼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陕北民教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②这些自成体载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③陕北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曲调优美,非常具有地方特色。④2008年6月,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提取第②句画线部分的句子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居住在草地里的A,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數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上述语段选自_______(填人名)的《昆虫记》,语段中的A是指_______  (昆虫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请你参加以“走近陕西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保护文化根脉,留住历史记忆”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2)下面是两张陕西文化遗产的照片,请你说出其名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百度百科”的提示,你认为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是(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A.黄帝陵祭典

    B.唐大明宫

    C.秦琼敬德门神传说

    D.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

    (4)学校委托你邀请陕西华州皮影传承人汪先生来作关于皮影的讲座,请你用简练恰当的言辞给汪先生打邀请电话。(言辞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饮茶的历史有多久

    陈博君

    说到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茶经》,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则被世人誉为“茶圣”。

    关于茶,陆羽在《茶经》中给出这样的定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茶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它融入国人的生活之中,演绎出了灿烂的茶文化。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茶叶就成为可交换的货物。战国时期,茶叶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如“谁谓荼(荼即茶)苦,其甘如荠”“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等。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当时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

    如果说周有茗饮,那么到两汉,茶已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遗之物。王褒《僮约》中武阳买茶之事,《雨山墨谈》中赵飞燕赐茶的记载,都说明茶在贵族间已渐趋普及。西汉年间,湖南就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即“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不仅表明西汉时湖南等地已产茶,而且说明茶开始受到重视,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东汉著名医药家华佗的《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由此说明吃茶可增进思维。茶与社会生活、与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传说隋文帝有头痛病,一位僧人献上治头痛的秘方:“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常服之有效。”隋文帝坚持饮茶,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纷纷采掇这种治病救人的茗草,饮茶之风蔓延开来。

    及至唐朝,茶叶更为昌盛。陆羽所著《茶经》将中国饮茶及茶文化推向高潮。唐代茶叶的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和普及发展,茶的加工和煮饮技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艺。唐代茶饮的最大进步是茶的加工和煮茶技艺,成书于8世纪的《封氏见闻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之物。当时,不仅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等,而且茶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的重要题材。有统计说,在《全唐诗》中,有100多位诗人的400余首诗中谈及了茶。

    宋朝之后,开始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茶艺、茶俗更趋丰富。茶道大行,茶成为国饮,历久不衰。

    如今,一旦家中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为客人沏上一杯香茶,表达的是对来客的尊重和欢迎。敬茶奉茶与喝茶中也有很多讲究。

    1.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用。

    2.文章开头连用了三个“最"字,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多处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请举例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周代开始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

    B. 东汉著名医药家华佗的《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传说隋文帝有头痛病,隋文帝按照这部著作中的秘方,坚持饮茶,果然见效。

    C. 唐代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等,茶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的重要题材。

    D. 宋朝之后,敬茶、奉茶与喝茶有了很多讲究,如今这些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装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④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而,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帶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里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符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失一通臭骂。

    ⑦年年岁岁就这样如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可见上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⑧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注]①伢子:指小孩儿。

    1.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取题为《爆竹好惊眠》有哪些好处?

    2.在乡间,说起过年,大人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

    4.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按要求赏析句子。

    (1)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轻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天有些阴沉”“地上却是暖洋洋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5.列举些你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习俗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来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戒之曰

    (3)与民由之

    (4)富贵不能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 丈夫之冠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念无与为乐者

    D. 独行其道/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结合阅读经验,将你认为符合下列标准的人名填在括号里。

    贫贱不能移——代表人物(     )   威武不能屈——代表人物(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题目为“春望”,“望”的是什么?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按要求写作文。

    相遇,便是缘。总有那么一些人,出现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成为你挥之不去的记忆,他或她给你丝丝温暖,伴你经过风霜雨雪,常常会想对那人说一句:“有你,真的很幸福。”

    请以“有你,真的很幸福”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