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饮茶的历史有多久

陈博君

说到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茶经》,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则被世人誉为“茶圣”。

关于茶,陆羽在《茶经》中给出这样的定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茶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它融入国人的生活之中,演绎出了灿烂的茶文化。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茶叶就成为可交换的货物。战国时期,茶叶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如“谁谓荼(荼即茶)苦,其甘如荠”“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等。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当时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

如果说周有茗饮,那么到两汉,茶已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遗之物。王褒《僮约》中武阳买茶之事,《雨山墨谈》中赵飞燕赐茶的记载,都说明茶在贵族间已渐趋普及。西汉年间,湖南就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即“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不仅表明西汉时湖南等地已产茶,而且说明茶开始受到重视,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东汉著名医药家华佗的《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由此说明吃茶可增进思维。茶与社会生活、与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传说隋文帝有头痛病,一位僧人献上治头痛的秘方:“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常服之有效。”隋文帝坚持饮茶,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纷纷采掇这种治病救人的茗草,饮茶之风蔓延开来。

及至唐朝,茶叶更为昌盛。陆羽所著《茶经》将中国饮茶及茶文化推向高潮。唐代茶叶的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和普及发展,茶的加工和煮饮技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艺。唐代茶饮的最大进步是茶的加工和煮茶技艺,成书于8世纪的《封氏见闻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之物。当时,不仅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等,而且茶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的重要题材。有统计说,在《全唐诗》中,有100多位诗人的400余首诗中谈及了茶。

宋朝之后,开始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茶艺、茶俗更趋丰富。茶道大行,茶成为国饮,历久不衰。

如今,一旦家中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为客人沏上一杯香茶,表达的是对来客的尊重和欢迎。敬茶奉茶与喝茶中也有很多讲究。

1.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用。

2.文章开头连用了三个“最"字,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多处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请举例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周代开始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

B. 东汉著名医药家华佗的《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传说隋文帝有头痛病,隋文帝按照这部著作中的秘方,坚持饮茶,果然见效。

C. 唐代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等,茶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的重要题材。

D. 宋朝之后,敬茶、奉茶与喝茶有了很多讲究,如今这些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