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六书即六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如“日、月、山、羊”,如“樱、篮、齿、吓” ,如“明、旦、采、休”,分别与之对应的造字法是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B、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

    C、会意、形声、象形、指事                      D、形声、象形、指事、会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家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     )

    A.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B.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C.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D.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独秀曾著文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这实际上分析了                          (    )

    A.戊戌变法的起因  B.二次革命的起因

    C.辛亥革命的起因     D.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奔月成功,标志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关于探月工程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图是中国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②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③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宋朝的火箭发明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材料充分表明卢梭(    )

    A.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人人参与政府管理

    B.追求的目标就是自由、平等

    C.主张建立有限君制或开明君主制

    D.主张要想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必须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中国政府赠予他的国礼是题为《沁竹》的墨竹图。画中两根苍竹交叉而生,临风挺立。明仁天皇爱不释手,将这幅画挂在他的皇宫里。对此图的外交寓意,最恰当的分析是:

    A、意在宣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B、暗示日本书画深受中国影响

    C、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坚忍不拔的意志

    D、以文化同源为喻意纪念中日建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海外探险 清教运动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中说,这部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这一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791年宪法》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哪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3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3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自1789年以来,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今天,人民的任务是……。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它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了民主的实际。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第一次)、奥巴马就任总统职务时,他们面临的 “人民的任务”各是什么?(8分)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有哪些?(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