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春节是中华民族陶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就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设三公九卿

    B. 修长城

    C. 制定秦法

    D. 推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报道,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近166万人报考,较去年增加了17.34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子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 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史

    D.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 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 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C. 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 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保证决策机密

    B. 强化专制皇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适应军务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的主要手段是言辞。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 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   B. 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

    C. 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   D. 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赓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上述现象表明

    A.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洽”地位

    B. 议会剥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

    C.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D. 英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1787年宪法除了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外还要求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A. 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B. 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C. 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攻府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玛丽安”( Marianne)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彩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围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前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可能是

    A. 法国时代女性的代表   B. 法国民族的象征

    C. 法国贵族的代表   D. 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园,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 深刻挹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B. 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 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D. 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編的《中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A. 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B. 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C. 晚清“师夷长技”尝试与失败   D. 《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这说明孙中山

    A. 已发现革命失利的根源   B. 尚未看到革命失败根源

    C. 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   D. 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出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图)。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学生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B. 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

    C. “八一三事变”的影响

    D. 经济困难学业难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B. 历史专著中的描珏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称是个学者,我是个战主。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 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D.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C.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 人类历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

    A. 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 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文革的错误干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奇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B. 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 余光中在诗中乡愁是日本侵略造成的   D.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欧美的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备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另起炉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菜德雷这样评论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量强大的保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 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 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C. 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D. 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 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B. 世界已是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 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休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位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可能出现于

    A.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   B. 俄国十月苹命成功时

    C. 新中国建立之后   D. 英国光荣革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渎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转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治通鉴·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級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玫务之推行,至于出命提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1)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钼再到排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具体表现。
    (3)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約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規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成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一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約法》,集权于责性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視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統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数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共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远:“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枚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冒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別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

    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北进程》

    (1)据材料一、二归納《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

    (2)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怍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美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60年,尼克松說:“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給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尼充松传》

    (1)在材料一中A、B处分别填人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