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选择题 5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5 题
  1.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 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   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 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B. 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 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D.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 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 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 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 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B.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C.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冲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以上叙述反映了

    A.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中共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

    D. 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

    A. 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 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 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以“家天下”为特点的禅让制

    ②以贵族内部的森严等级为特征的分封制

    ③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

    ④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体现了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皇帝权力的日益分散化

    D.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A. 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

    B. 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 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解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形势图,下列有关这次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C. 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

    D. 是相持阶段对全局胜败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 战略反攻时期

    B. 淮海战役时期

    C. 平津战役时期

    D. 渡江战役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 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 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 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 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诸侯开贻挑战天子权威

    B. 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C. 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

    D. 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德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内阁的制约

    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需经内阁执行皇帝的命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候,建立候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洲、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2)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有学者认为: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与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商鞅“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的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注:商鞅“徙木”),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注:“尚首功”)的有机结合等是分不开的。

    ——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材料二  新政立法本意,亦有招受当时反对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举一偏而尽沮公议,因小事而先失众心”。……安石最大的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解决“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其他措施和体现“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批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两次改革成败的共同因素,并分析两侧材料研究改革成败的共同视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重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的农民起义还是孤立的散的。自发的“骚动”被轻而易举地镇压下去了。实现废除农奴制的不是起义的人民,而是政府。因为政府在克里木战争失败以后,看到农奴制根本不可能再保存下去了。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材料二  185~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

    省名

    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

    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

    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

    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

    1863~1873年

    1882年

    1887年

    沃罗涅日

    25.93

    33.11

    69.26

    41.07

    53.87

    82.41

    库尔斯克

    30.14

    40.91

    75.55

    40.42

    81.78

    112.22

    ——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改革,是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对农民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在当代人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