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婚姻成为控制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B. 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C. 宗法制已不能有效地维系分封制

    D. 通过政治联姻来完善统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对材料中司马迁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 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

    B. 其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

    C. 直接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大发展

    D. 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入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

    A.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 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

    C.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

    D. 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历史记载,南京的明孝陵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之外,还有12座臣子墓。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陆续找到9座,尽管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这说明

    A. 古代史书的记载多是真实可信的

    B. 来自考古的历史认识最为可靠

    C. 考古发掘可为历史记载提供佐证

    D. 历史认识必须经过考古的检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

    A. 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

    B. 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

    C. 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

    D. 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近代有观点认为:“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

    A.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要性

    B. 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广泛

    C.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D. 帝制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为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练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A. 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 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C. 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 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B. 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C. 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D. 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 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 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末日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创作巨幅壁画,绘有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这说明

    A. 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

    B. 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

    C. 资产阶级文化建立起来

    D. 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采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采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A. 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B. 充分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

    C. 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D.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2009~2017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措施与保护主义措施数量统计图(单位:项)。

    基于此进行的推断,表述准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导致各国加大贸易保护的力度

    C. 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促进自由贸易方面更为主动

    D. 急需建立世界性经济组织以规范协调国际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古今中外的对外贸易折射出一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建立了一套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和制度一一市舶司和市舶条法,鼓励中外商人的贸易,使得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程度超过此前任何时期。宋代的海外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宋朝和海外诸国之间的贸易,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集中体现了中华帝国历代皇帝“一统华夷”“抚宇如一”“厚往薄来”的对外交往原则。二是宋朝和私人海商之间的贸易,称为市舶贸易。由于宋代海上贸易商品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官府可以通过对舶来商品的“抽解”和“博买”获取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公元971年太宗灭南汉后,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为了应对经济增速下滑,1928年美国大幅提高利率,资本输出减缓使欧洲资本流入几近枯竭。欧洲经济疲软的后果迅速反作用于美国,世界经济已经一只脚踏入大萧条的泥潭。…1929年华尔街股灾后,同样也是出于危机应对,美国在1930年推出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从38%提升到45%.这个法案只是临门一脚,但这一脚后果严重。根据道格拉斯欧文的记载,法案在国会辩论期间,美国收到了23个国家的正式抗议。法案生效的1930年,有61个国家针对美国进行了关税报复。从“保护”到“报复”,贸易战“恶魔”被释放出来。《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历史罪过”在于,它的负面效应在实施之前就产生了。1928年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胡佛最响亮的竟选口号是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农业。

    ——《那场不能遗忘的贸易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出台背景和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时以其“藩府旧臣”为主体的儒臣十分信任和重用,实行了卓有成效的汉化政策。具体表现在:建元表岁,改元“中统”,且指出“祖述变通,正在今日”。设立中书省,以儒臣赵璧为平章、廉希宪为右垂、张文谦为左垂;地方上设立十路宣抚司,其长官亦多用儒臣。在华北地区建立起了七个“世侯”军事集团,建立了一支杂揉蒙汉军制的武装力量。仿照中国传统制度建立礼仪制度。根据孺臣建议,立真金为太子,并令姚枢等儒臣对其进行教育。

    忽必烈建立政权之初,实行了规模空前的行汉法运动,史称其为“一期儒治”。“一期儒治”时期的汉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摘编自陈秋速《蒙元时期回汉法冲突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汉化改革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忽必烈汉化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截至7月23日,斐迪南大公遇刺已过去三周半。人们的情绪已经冷却,大家开始操心其他事物。“没人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用武力去报复的罪行”。风暴中心的德皇成廉二世也认为:不会有大战…法国和俄国也没做好准备。

    然而,7月13日,奥匈帝国驻柏林大使,添油加醋地向国内汇报:德国对维也纳不采取行动感到很紧张。当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政府照会的消息传到彼得堡时,俄外交大臣萨佐诺夫如同“被电击了一下”,反复说服尼古拉二世下令启动战争动员。闻讯,恐惧中的德国也号令动员。双方的动员,加深双方的恐惧英国战略学家李德哈特认为:“如果,此时需要挑选三人为这场战争负主要个人因素之责,这三人就是贝希托尔德(奥匈外交大臣)康拉德(奥匈陆军大元帅、总参谋长)与小毛奇(德军总参谋长)。“基辛格也把一战的爆发,归结为个人因素:俾斯麦之后的德国领袖,既蛮横又优柔寡断,将国家先是带向孤立,继而带向战争。

    ——《一战启示:军事革命不变则败和平祈祷不来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基辛格的上述观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对材料中所涉及到大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783年6月8日,华盛顿以告别辞的形式向各州州长发出信函……并提出对美国的四点建议:1.各州组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邦,由一位能充分行使宪法赋予权利的联邦首脑进行领导;2.在偿还大陆会议为进行战争而借的债务及履行大陆会议为进行战争而签订的条约时,务必使公众受到公正的待遇;3.要做出适当的和平安排;4.美国人民必须忘记地方性的偏见和政策,相互团结,并使个人利益服从社会的利益。

    ——据《简明美国史》编写

    材料二  国家召唤我出任此职,对于她的召唤,我永远只能肃然敬从。而我十分偏爱、并曾选择了隐退,我还满怀奢望、矢志不移,誓愿以此作为暮年归宿。……我唯一敢祈望的是,如果我在执行这项任务因陶醉于往事,或因由衷感到公民们对我高度的信赖,因而受到了过多影响,以致在处理从未经历过的大事时,忽视了自己的无能和消极,我的错误将会由于使我误入歧途的各种动机而减轻。

    ——乔治华盛顿的就职演说(1789年4月30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当时有哪些矛盾依然需要关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中华盛顿“陶醉于往事”并“由衷感到公民们对我高度的信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