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仁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论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 血缘关系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度逐步淡化

    C. 等级秩序日益固化

    D. 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 体现了皇权与宗法制的结合

    B. 使儒家孝道文化得到了发扬

    C. 体现了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D. 说明官员升迁依据的是孝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唐、明三个王朝外戚、宦官专权尤甚,导致许多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 君权至上的后果

    C. 君主专制严重破坏

    D.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

    1576年

    1586年

    1596年

    1620年

    价值

    30万比索

    50万比索

    100万比索

    200万比索

    A. 玉米

    B. 茶叶

    C. 鸦片

    D. 白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研究者通常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描述为春、夏、秋、冬(如下图),这说明了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没有前途

    C. 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D. 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新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发扬了三民主义

    B. 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

    C. 新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D. 认识到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朝于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此举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边防,发展了当地经济,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与历史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这两次调整的共同原因是

    A. 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 把农村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地位是人民给予的。官吏为什么有权利呢?因为官吏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 法律有了自然法原则的指导

    B. 法律蕴含着近代法制观念

    C. 实践了人民主权思想

    D. 发展了古希腊民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针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学者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强国地位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快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这表明该学者

    A. 认为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为遏制中国的崛起

    B. 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是因为中国挑战了美国霸权

    C. 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两国在争夺全球化的主导权

    D. 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打断全球化进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C. 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D.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他们害怕外国‘帝国主义’威胁和外国‘共产主义’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 “双百”方针提出——经营者革命

    B. “双百”方针提出——福利国家

    C. 人民公社运动——“人民资本主义”

    D. 人民公社运动——罗斯福新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要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而西太平洋贸易圈则含有很大一部分朝贡贸易。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东亚各国的友好交流,最终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英]罗杰・E・巴克豪《西方经济学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估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不仅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并获得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当代中国政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这既是对建国以来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既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政府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国际作用。

    ——引自《浅谈朝贡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外交创新》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太平洋贸易圈与地中海贸易圈二者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控制政党,操纵选举,逃避税收,垄断市政工程……这些被称为“城市之羞”,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9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的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许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1915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2/3收归公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长期敌视苏联的政策,主动回应苏联关于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4月,双方展开谈判,但过程中充满着不信任。德国也在此前后展开外交活动,分别与英国和苏联密谈。8月1日,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发回他与英国政客密谈的情报:"(一)德国答应决不干涉不列颠帝国方面的事务。(二)英国答应完全尊重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的利益范围。(三)英国答应停止其现今与苏联的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国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双方瓜分波兰;苏联关心东南欧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分析英法苏进行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谈判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謇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春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创办实业失败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美苏之间长期争霸,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也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因此我们中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美苏争霸,史学家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同时美苏争霸体现了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杭,从其结果来看,对抗显然不是国家和世界之福,所以应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与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摘自《美苏争霸的启示》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联系中外,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