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醒睡录》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这里记载的军事行动是

    A. 英军割占香港岛   B.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C. 太平军进行北伐   D.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周一良说:“中国的祖先崇拜起源极早,古代人们祭祀求福的对象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祖先。”这在很多出土的对祖先的甲骨卜辞和铭文中也能得到证实。这里其实要证实的是

    A. 礼乐制的萌芽

    B. 宗法制的起源

    C. 分封制的形成

    D. 世袭制的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5条规定:凡以正式方式在窃贼家搜出赃物的,以现行盗窃罪论处。这表明罗马法强调的原则是

    A. 判决以证据为准   B. 人道主义   C. 审判的程序严密   D. 轻罪重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最初仅罗马当地人有公民权,到共和国晚期,从北非、希腊、西亚等地迁居罗马的人也获得了公民权。作为对国家服务的奖赏,罗马公民权也被授予贡献卓著的外邦人。这说明

    A. 罗马的征服得到了普遍欢迎   B. 公民权适合所有罗马居民

    C. 罗马帝国统治基础逐步扩大   D. 罗马居民实现了权利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

    A. 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   B. 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

    C. 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   D. 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此规定的意义在于

    A. 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 摒弃了传统封建财政制度

    C.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议员   D. 体现立法机构内相互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

    A.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

    C.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外戚等,各有山头,各有所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便展开了博弈甚至厮杀,步步惊心。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

    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 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 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 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D.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强化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适应了军务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亚里士多德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

    A. 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

    B. 在政治上人人平等

    C. 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

    D. 平民有权监督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 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 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 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 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西周统治示意图,这反映了

    A. 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国家

    B. 西周的分封扩展了疆域

    C. 宗法制维系夏商周政治

    D. 诸侯要派兵随天子作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 德才兼备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 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 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 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

    B. 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 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

    D. 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A.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时期,出于与匈奴战争的需要,朝廷又想以军功爵刺激部队的战斗力,设置了武功爵。武功爵据云共十一级,“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戒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脚。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立功受爵的将士可以补吏,可以赎罪;如功劳超等,大者可封候,小者可补郎。武功爵也可买卖。由于买爵者多,使之失去应有作用,不久便自行取消。(汉)宣帝以后,赐吏爵日益增多。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依据材料分析,武功爵制的特点和前后变化是什么?

    (2)你如何评价汉代的武功爵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幸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幸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已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伯利克里演说材料二:雅典定期进行福利资格审查,无工作能力者与其他符合资格的雅典公民可以得到每天两个奥波尔持续补贴,或者不超过300德拉克马(即1800奥波尔)的一次性补贴。早在雅典民主初建的梭伦时代,城邦已有向老兵发放养老金的记载,而到庇西特拉图时,雅典已经立法确立了军人养老金制度。由于城邦实行的是公民兵制,而非职业兵制,这实际上也等于有了公民养老制度,稍后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又正式立法把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全体公民。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试评价古雅典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維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英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领布。帝囯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通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的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推想他们研究鸦片战争的共同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