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26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A. 昭君出塞

    B. 文成公主进藏

    C. 张骞凿空

    D. 班超投笔从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A. 盟旗制度的建立

    B. 明成祖迁都北京

    C. 岭北行省的设立

    D. 金瓶掣签制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 地方无选举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汉书》记载:“武帝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皆以列侯继踵,龊龊(谨小慎微的样子)廉谨,为丞相备员(凑足人数,充数)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于世者。”造成这些丞相“备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察举制未脱离世卿世禄的藩篱

    B. 行政中枢机构权力的转移与嬗变

    C. “推恩令”以恩德之名收削藩之实

    D. 外儒内法改变了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周武王临终前曾考虑到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意欲让周公旦继承王位,但周公旦最终却并未即位而是由年幼的成王(武王之子)登基,自己精心辅政,平定武庚、管蔡等人的叛乱,最后归政于成王。周公旦的举动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 说明当时王位继承秩序混乱

    D. 促进了西周分封制的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表: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D.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C.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 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 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C. 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 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B.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 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

    B. 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

    C. 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D.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时间阶段

    数量(单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44年间)

    8

    多科举制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

    67

    强薄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B.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 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宏观调控部门,主要是将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信息产业部,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将煤炭、冶金、机械等9个工业部先改成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2000年全部撤销);将国家科委更名为科技部,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土资源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机关行政编制要精简50%的要求,是历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按照国务院部署,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规定。在3个月内,国务院51个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19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三定”规定先后审议批准、陆续下达并组织实施。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精简为29个。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地方的职能100多项;部门内设机构减少200多个,精简了四分之一,改革后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23万名减至1.67万名,精简了47.5%,分流干部的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摘自中国机构编制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介石生于1887年,逝世于1975年4月5日,活了88岁。他一生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大事。……在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被神化、美化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高勋盛德”,“光华流泽”;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则被鬼化、丑化为人民公敌、元凶首恶、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两种情况,简单的捧和骂,都背离蒋介石的实际,造成其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寻找…

    廓清迷雾,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揭示其本相,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国共关系,正确认识和书写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有其必要;对于建立两岸的和平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也有其必要。时至今日,距离蒋氏去世已经30多年,距离当年国共大战、生死搏斗的年代也已快到60年,尘埃早已落定,各种恩怨都已化为历史陈迹。人们全面掌握资料,综合蒋氏一生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对其做出比较科学、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有可能。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蒋介石对近代中国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