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方面,胡适主张“诗体大解放”,追求“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郭沫若也表示“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这些观念带来的古今二元对立,让新诗对古典诗歌的音乐性缺乏继承,也忽视了西方主流诗人在现代自由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对音乐性的重视。不过,他们的功劳在于打破桎梏、颠覆传统,确立了新诗的合法性,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新月派的闻一多等人随后又通过融合西学与回归传统的方式建立了新诗的现代性规范。闻一多认为,应为诗歌制定格律。在他看来,格律是艺术的表征,也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体存在,由此提出了格律“三美”论。他从本体立场出发反思新诗文体,及时纠偏,建构了系统的新诗格律理论,在新诗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徐志摩则在创作中丰富了新诗的格律。他在“不节制的情绪放纵”“必须格律齐整”之间找到了平衡,形成了一种音乐化的诗意表达。卞之琳评价他的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其音乐性最明显的技巧表征就是姿态各异的“再现”艺术。《再别康桥》就是这种艺术的呈现。

    象征派诗人也特别注重诗歌与音乐的联系,渴望如音乐一般精美的纯诗,达到声音与意义互通互释。这方面,戴望舒是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音乐性的就是《雨巷》。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既与《诗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又受到国外象征派诗学的影响。但《雨巷》既不同于《诗经》中常见的整体结构的变奏再现,也不同于象征派的完全再现或变奏再现,而是立足本土,对国外资源实现了创造性转化。

    新诗在音乐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过度强调诗歌的功用性。新诗伊始,侧重的是打破传统而非建设,即使后来的新月派和象征派关注新诗的音乐性,力促新诗美学回归,但新诗仍被赋予过多的载道属性,影响了其音乐性的发展。第二,对音乐领域了解不够深入。各派诗人、评论家为新诗的发展贡献很大,但他们几乎无一精通音乐,这一局限自然会限制他们把音乐元素融入新诗的创作和批评中。闻一多把诗歌“音乐的美”仅理解为音节,执着于绝对的均齐,但无法涵盖韵律、音色等方面的内容。戴望舒写出音乐性极强的《雨巷》,但他本人却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要去了音乐的成分”。诗歌批评界也鲜有学者具备足够的音乐识见,因而未能及时总结成就、指出不足。第三,对我国优秀诗学传统继承不足。自古以来,音乐和诗歌一直相得益彰,但只有新月派和象征派少数诗作中留有《诗经》音乐性的一点余脉,大多数诗人对中国古典诗学的音乐性缺乏体认。最后,借鉴国外成果时缺乏甄别与提炼。郭沫若很推崇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但遗憾的是,此类国外优秀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译介、研究与借鉴。新诗人对诗歌的节奏感比较重视,对结构感普遍不够敏感,对现代西方音乐的复调曲式结构缺乏了解,所以大都是对西方诗歌音乐结构的片面模仿。

    (摘自陈历明《新诗的音乐性:回顾与反思》,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适、郭沫若的新诗创作观念,推动新诗打破桎梏,促进了新诗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B.闻一多认为,新诗也应有格律,他提出的格律“三美”理论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C.徐志摩通过制定新诗格律形成音乐化的诗意表达,《再别康桥》体现了这种表达特色。

    D.戴望舒虽能创作出音意互通的代表诗篇《雨巷》,但他本人对音乐领域并不是很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总结了新诗音乐性在发展中的成绩与不足,体现出作者较为开阔的论述视野。

    B.文章一二段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具体例子,勾勒出了新诗及其音乐性发展的历程。

    C.文中借卞之琳的话评价了徐志摩新诗创作中的音乐性特色,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分析新诗音乐性不足的具体表现时,文章采取了并列结构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月派、象征派诗人在推动新诗及其音乐性发展中作出了众多开创性贡献,成为研究新诗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B.发展新诗的音乐性,我们既要继承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诗学成果,还需要从西方现代诗歌中获得创作滋养。

    C.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新诗被过度强调功用性,影响了其音乐性发展,所以现代诗人要以一种非功利心创作。

    D.新诗创作要体现音乐性,音乐性批评中要体现出学者的专业性,作者对我们当下的诗人及诗评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调查,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流向本省的占67.7%,流向外省的占32.3%;外省区主要指与陕北相邻的银川、包头等地,当问及为什么不去沿海高收入地区打工时,约87%的受访者回答,发达地区工种技术含量高,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就他们外出打工“所从事的职业”一项的回答中,从事建筑行业的装修、材料搬运、架子工等工种的人数占到64.3%,从事出租车司机、家政、电器维修等行业的占29.3%,从事个体经营的占6.4%。被调查对象中73.3%为初中文化程度,21%为小学文化程度。当城市经济开始转型发展,技术更新换代进一步加速之际,这部分外出打工者正在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考验。贫困与受教育程度是紧密相关的,贫困导致受教育的质量和机会减少,受教育的程度低导致工作的机会减少,工作机会减少导致收入降低,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教育扶贫是一种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方法。

    (摘编自徐晓雯等《精准扶贫的理念、困境与对策完善——基于能力贫困理论视角》)

    材料二:

    传统扶贫多为补贴等经济救助,一旦经济救助中断,还是无法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因为他缺乏改善生活的可行能力。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亮点,它以真扶贫、杜绝返贫作为目标,这绝不是只靠扶贫资金的扶持,而是依靠可行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主体,它是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据统计,我国职业教育年均毕业生近1000万人,有近70%的毕业生在当地就业,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且,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积累的高地,聚集了众多的专业师资和技术人员,可组建强大的产业扶贫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全国近80%的职业院校单独或联合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为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服务。但不可否认,现阶段,部分地区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的局限性,专业类型不全,不利于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导致精准扶贫效果存在局限性。

    (摘编自余克泉《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材料三:

    教育在美国的扶贫战略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的教育扶贫政策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其中,既有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享有资助的“早期开端计划”,也有与年龄无关的社区学院免费政策。而且,职业教育理念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奥巴马政府对社区学院免费政策不遗余力的推动即是明证。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颁布《中小学教育法》以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帮扶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情况。

    我国扶贫攻坚一直是重中之重,已有的教育扶贫政策在体系上还不够完善。学前教育虽然受到关注,但办学条件落后、学费昂贵等问题仍然存在。职业教育免费只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而他们也仅能申请中职免费。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贫困生能够申请助学贷款,但奖助学金的覆盖范围是非常小的。

    (摘编自徐峰华等《美国教育扶贫政策述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陕北贫困地区超过八成的青壮年外出打工选择本省,而不愿前往发达地区,主要因为对自身能力不够自信。

    B.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程度严重影响其工种的选择,面对城市经济转型,文化程度低的打工者面临的压力巨大。

    C.从总体来看,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大多数从事的工作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苦力活。

    D.要想从根本上阻止贫困的恶性循环,教育扶贫是一种重要方法,因为贫困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相比更能实现真扶贫,关键在于注重贫困者可行能力的提升,而不再依靠补贴等经济救助。

    B.扶贫攻坚一直是我国的重中之重,直面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短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精准扶贫上的作用。

    C.职业教育具有多方优势,能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所以贫困地区要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D.材料一使用列数据的方式,客观反映了陕北贫困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3.我国在教育扶贫上还需做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愧的暮年

    张承志

    翁独健先生是一位学者,但他作为学者的一生也许是悲剧。我认识的翁先生是一位老人;他作为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

    翁先生个人的著述不算多。除了他在哈佛留学期间用英文写作的《元史<爱薛传>研究》之外,论文很少。翁先生的论文几乎都发表于四十年代末期,那以后,先是繁重的教育工作,再是繁重的学术组织工作——吞没了他的精力和健康,也吞没了他作为一位学者应有的著作。

    自从1978年我考上他的研究生以来,我和同学们不知多少次表示愿做助手,愿为先生留下一本传世之作竭尽全力。但是他总是微微地摇摇头,默默地吸着他的烟斗。他那神态使我内心感到一种震惊,我觉得他似乎看透了一切:包括我们的热心,包括学术著作本身。

    我觉得他的那种神态平衡着我的年轻好胜的冲动。但我毕竟是我。1983年我在日本东洋文库进行东北亚历史研究时,我曾向一些极其著名的日本教授谈到翁先生是我的导师。但他们的问话使我终生难忘,他们说:“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您的老师,他有什么著作?”

    我觉得自尊心受了重重的伤害。著作,著作就是一切!我简直是在咬牙切齿地这样想着、写着。

    但翁先生仍然默默地噙着他的大烟斗。在他那残破而昏暗的室内,时间在无言中流逝。暗淡的光线映着他的脸,我觉得那脸上现出了一种坚毅。

    先生不著作。

    然而,在他殚精竭虑的领导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已经饮誉海内外。伊儿汗——(波斯)史料《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的汉译本已经在我国出版。内蒙古学者对元代另一巨著《元典章》元刊本的点校已经开始。基本史料整理,骨干队伍建设,都已经初现规模。翁先生一贯坚持的思想已经在我国蒙元史研究界日益清晰地成为现实。

    我曾经陪着翁先生和外国学者谈话。他握着烟斗,用英语和他们慢声闲谈。但只要听到书名和论文的题目,他马上打断谈话,当场要求把那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仔细问清内容。这时他的小外孙女领着一个同学进来了,他们大概刚上初中,做不出一道英文作业题。翁先生抽出他数不清的词典中的一本,他给那两个小孩讲解时的神情和主持学术会议完全一样。小姑娘走了,我看见翁先生脸上有一丝快意,也看见外宾脸上浮着的惊讶。

    翁先生晚年慎于署名著述的态度近于神秘。

    无论是我们同学,或是学术界一些同志,往往在自己的论文末尾注明“在翁独健先生指导下”之类的话。这并非恭维,因为翁先生确实细致地关心着他知道的每篇文章。但翁先生一视同仁,一律大笔一挥划掉那句话,他划掉那句话时的神态简直使我无法理解。

    但是,在告别遗体时,我看到数不尽的学者、前地下党员、工人都在恸哭,为一位哈佛大学博士、燕京大学代理校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副主席失声恸哭时,我突然想:

    著作真的就是一切吗?

    也许,有的青年在他人生的途中需要一位老师。常常是,有幸遭逢的一席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推动人生的一次飞跃,“导师”的意义就在于此。

    我在翁先生面前肆无忌惮。我激烈地咒天怨地。我发泄地攻击批评。我发现了一条新史料欣喜若狂絮絮不休。翁先生总是端着他的大烟斗,心平气和地听着,即使插上几句也全是商量口吻。我特别兴奋的一次是在《文史》上发表了关于天山硇砂的文章之后,那一次我对先生说,不管怎样我总算搞出了一篇肯定是正确的文章,因为我利用的不只是史料而且利用了地质资料馆的“物证”。翁先生听着,不加批评,表情也很淡然。但是后来,我胡扯中说一句:

    “日本有个古代雅利安博物馆——”

    翁先生问:“什么?”

    我愚蠢地又说:“古代‘窝、利、安、特’博物馆。古代雅利安——”

    翁先生怀疑地望望我。他指指书架说:“那本字典。”

    翁先生用他那本我也有的《日本外来语辞典》查了我那个“窝利安特雅利安”——

    Orient,东方。

    我挨了整整一个小时训斥。翁先生在那一小时里的严厉、忿忿不满的神情至今像是还在剥着我的皮肉。

    在学问上,我是翁先生的不肖之徒。记得1979年年初,我终于没有瞒住、而让翁先生读了我的第一篇小说以后,我使劲解释说,写着玩儿的,休息时写的,我不会耽误功课;而翁先生沉吟了一下,说道:

    “你会成为一个作家。”

    他的口气中没有一丝不同意。我觉得他这个人没有一丝干涉学生,干涉别人的选择的习惯。

    我虽然年龄尚小却禁不住地总在想暮年,也许是先生的暮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是的,生命易老,人终有暮年,更重要的应该是暮年的无愧。

    能有一个像翁先生那样的暮年,是件很难的事,也是件辉煌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结尾相互呼应,照应标题;“无愧”和“辉煌”两个词语,表达出作者对恩师无限的敬仰与赞美。

    B.文章叙述翁先生和外国学者谈话这一段文字,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表现了翁先生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

    C.文章以“我”在翁先生面前的肆无忌惮与先生总是心平气和地聆听形成对比,主要为了反衬出“我”的浮躁、不踏实。

    D.文章语言通俗浅显、简洁明快,多用短句,如“但我毕竟是我”“先生不著作”“生命易老”等,这样的表述节奏感强。

    2.对“翁先生晚年不著述”一事,作者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

    3.如何理解“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这句话?请结合文本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铚、酂,皆下之。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陈王闻之,召见,载与俱归。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天下苦秦久矣/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天下苦秦久矣/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D.天下苦秦久矣/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左,“闾”是我国古代居民的居住单位,常常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于闾左,富者居于闾右。

    B.楚,指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辖域大致位于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

    C.公,文中指一种爵位,《礼记》中记载的封建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D.都尉,秦汉时期重要的中高级武官,也是我国古代很多官职称号的一部分,如“奉车都尉”“骑都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年少便有远见,胸怀大志。陈胜早年参与农事时就曾向一起耕作的伙伴流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远大抱负。

    B.陈胜拥有反抗精神,富有谋略。在赴戍地途中,众戍卒因雨误期,他巧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率领众人反抗秦政。

    C.陈胜善于把握时机,成功起义。吴广不小心激怒押送将尉后,他抓住机会,升级事态,感召戍卒,顺利发动了起义。

    D.陈胜得到民众支持,称王建国。在陈县德高望重的尊者与才杰的劝说支持下,他被立为王,确立国号为“张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①半欲沉。宿鹭眠鸡飞旧浦,去年沙嘴②是江心。

    注:①罾(zēnɡ)船:渔船。②沙嘴:江河入海口两侧凸出的狭长泥沙沉积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写景视野开阔,江边滩头上连接成片的小草茸细,林木疏朗。

    B.词人借“半”字写出了恶浪滔天之态,也写出了江中渔船几乎要倾覆的险境。

    C.本词一二句一静一动,一远一近,一虚一实,描绘出了一幅荒沙野水图景。

    D.第三句紧承对浪、船的描写,引出飞鸟寻旧浦的话题,暗示已是日暮时分。

    2.“去年沙嘴是江心”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流露了什么感倩?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文学作品中,“沉默”常常见。苏轼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表达相思之痛;

    徐志摩用“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表达离别之情;鲁迅则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警示之意。

    (2)《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一句总写了万物在深秋的勃勃之态,而用“________”一句来表现了“同学少年”对权宦军阀的蔑视之情。

    (3)《论语•子罕》中,孔子借流动河水喻指不息时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去,莅临清华讲话的也有不少显宦,以及________的人物,但是他们都没有能给梁实秋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位秃头顶宽下巴的,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________,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的梁任公先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梁任公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啰!”(________)。他的广东官话是很不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梁实秋他们还是能读懂他的每一字,甚至想他如果说标准国语可能反要差一些。在这一次演讲中,梁任公选择了几首________的诗文,讲《桃花扇》时,他掩面哭泣;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他张口大笑……即便多年以后,梁任公的讲课仍在梁实秋的脑海里闪现,梁任公先生的学问、文采、热心肠仍然在梁实秋的心间激荡。可以说在精神的世界里,梁实秋与梁任公是书生________相投的朋友。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翻云覆雨      稳重      短小精悍      义气

    B.叱咤风云      稳健      短小精悍      意气

    C.叱咤风云      稳健      短小精干      义气

    D.翻云覆雨      稳重      短小精干      意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梁实秋他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甚至想他如果说标准国语可能反要差一些。

    B.所以梁实秋他们还是能读懂他的每一字,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可能反要差一些。

    C.所以梁实秋他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D.所以梁实秋他们还是能读懂他的每一字,甚至想他如果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B.我们是很难同时听到这样谦逊又这样自负的话

    C.我们是很难同时听到这样自负又这样谦逊的话

    D.这样自负同时又这样谦逊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______。在新词新语不断产生与流行的同时,另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比如过去常用的“万元户、倒爷、千年虫”等现在就很少使用了。另外,某个新词的出现也会______。例如“手机”一词出现后,“大哥大、手提电话”便很少使用了。新词新语是反映时代变化与新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例如“快餐”本意指烹饪好了的、能随时供应的饭食,但后来又有了引申义和比喻义,用以指______东西,例如“快餐文化”“快餐爱情”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目前,我国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分别结束月夜休眠期,被日光成功唤醒,恢复了月面工作。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已工作了300多天,远远超出了设计寿命;“玉兔二号”巡视器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00米,实现了“双三百”的突破。在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上,“嫦娥四号”“玉兔二号”任务团队因卓越的技术表现,获得了本年度全球唯一团队金奖。这也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酸、甜、苦、辣、咸……我们常常赋予这些不同味道以不同的生命意义。作为刚跨入高中校园的你,也许结交到了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也许学到了受用终生的知识;也许遇到了一抹不一样的风景……这些经历让你想起了哪种味道呢?请记录下这种味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倩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