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他认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注重博采众家学说形成独特理论。这反映了

    A. 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 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C.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山东琅琊人)与从弟导等同心翼德,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六朝君主均出身寒门

    B. 北方统治集团达成共识

    C. 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

    D. 东晋偏安政治局面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初实行中书、门下两省联合议政,即为政事堂的设置。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时首席宰相每隔十天轮流执笔,德宗时改为每日一人轮流执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巩固君主专制

    B. 广泛延揽人才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实行部门牵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史载,“至正嘉时,湛甘泉、王阳明诸先生出,而书院生徒乃遍天下。盖讲学于斯为灿漫矣。……迄于隆万,此时天下几无日不讲学,无人不讲学。”明朝时江南地区讲学会的日益兴盛反映了

    A. 科举文化的发达

    B. 士大夫旨趣的转移

    C. 社会结构的变动

    D.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陈独秀主张

    A. 通过思想启蒙以实现个人自由

    B. 个人自由是修身治国的根本

    C. 注重保障个人自由的制度建设

    D. 经济自主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87年,中国占全国人口2%的富有阶层(以地租、利润、利息等为主的财产收入者)的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比例为21%,而占全国人口98%的普通阶层的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只占79%的比重;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国民收入中工资薪金收入所占比重达49%,而财产收入所占比重为51%。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

    A. 政局动荡制约国民收入

    B. 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 城市人口出现缓慢增长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抗战期间,许多美术家以笔做刀,鼓舞人民。下图为漫画家廖冰兄的作品《从以时间换取空间到以空间换取时间》(1937年)。该漫画意在说明

    A. 八路军是防御阶段的抗日主力

    B. 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C. 正确的战略是抗战取胜的关键

    D. 中国必定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 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

    B. 逐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

    C. 着力商品流通领域的改革

    D. 开始承认私人经济的合法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分别落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不标明他们的身世。这一做法表明古代雅典

    A. 注重强化公民群体意识

    B. 具有精英政治显著特点

    C. 个人身世隐私得到尊重

    D. 贵族阶层掌控政治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 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 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时人评论说,不结盟的“一些原则来自万隆会议。”“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反映了

    A. 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

    B. 亚非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

    C. 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

    D.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A. 贸易量是区分国家类型的主要因素

    B. 国际贸易青睐于实力相似国家之间

    C.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D. 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期,北起淮南东海,中经杭州湾和福建福漳泉金三角,南到广州湾和琼州海峡的南宋海岸线上,与外洋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其中以大食商人为最多。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染料、纺织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业产品为主,有金、银、缗钱、精粗瓷器等数十种。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为二百万缗,约占当时南宋王朝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摘自郑学檬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型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系初步形成。

    ——摘自费莉等《近代中国通讯业的崎岖步履》

    材料三  “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运输量统计(单位:亿吨公里)

    年份

    总运输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1953

    990

    781

    23

    186

    1954

    1203

    932

    29

    242

    1955

    1320

    982

    34

    304

    1956

    1591

    1204

    44

    343

    1957

    1810

    1346

    48

    416

    ——摘自孙健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近代邮政业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主要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开始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单位、消费单位,有经验的老农成了决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的主体。同时,分家成为可能,出现了小家庭增多的现象。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到1982年全国已经有大约1亿农民从纯粹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成为以某种生产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举行了“本议院绝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这场辩论会通过了“绝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英国工党以和平主义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结果从保守党手中赢得了几个重要选区的议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发文,声称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没有责任,应该对国际行动保持疏远态度。《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张伯伦在英国受到了盛大而热情的欢迎,罗斯福认为和平已经保住,“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美国民众中有57%的被调查者赞同《慕尼黑协定》。

    ——摘自徐蓝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和平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与儒家在战国时期一起号称“世之显学”。墨子指责王公贵族“厚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认为“制为节用之法”,“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墨子反对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怠惰思想,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提出“仁则兼矣”,“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非攻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各国间兼并问题而提出的主张。墨家提出“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观点,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刻的影响。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学说在当时成为显学的历史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3年,英国《当代》杂志载文称:“原先,这个地区(指曼彻斯特)被说成是碌碌终日的资产者的地区,除了棉花和缚于机器的奴隶,他们什么也不想。现在,整个国家都看到它一下子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和力量,显示出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通过异常明澈的目光和特别旺盛的精力,它胜利地指导了英国国家的政策。”

    材料包含了近代英国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阶段特征。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