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A.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 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C. 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 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 请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 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在搜集研究性学习材料时发现了一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上面有“老母鸡,真稀奇,生只蛋儿一斤几”等字样。此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 “大跃进”成就显著

    C.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本报天津22日电,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万吨的高产记录。”这篇报道应发生在

    A. 一五计划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革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年来社会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如4G、iPhone、电子书等新词汇,根本原因是

    A. 外来文化的影响

    B. 大量新事物涌现

    C. 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 人们追求时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 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 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 园中皆为中式家具

    D. 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513年一个西班牙人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可买一头整羊,磅蜡或油的价格顶的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人口激增

    B. 商业中心转移

    C. 贵金属涌入

    D. 奴隶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A.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D.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尚书·酒诰》记载:“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A. 商业开始出现

    B. 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

    C. 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D.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B. 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礼记·月令》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通)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质量管理严格

    B. 产品大都精美

    C. 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不入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领地

    B. 新的独立国家

    C. 新兴工业城市

    D. 新的民族诞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材料反映了

    A. 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B. 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

    C.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D. 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 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D.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战国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初行为市”。“初行为市”不是以前没有“市”,而是从此时开始在城(首先是在都城)中建立市场,设官管理,即“置市”;此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上措施

    A. 促进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

    C. 有利于秦国军队实力增长

    D. 抑制农民弃农经商的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十四、十五世纪以来,亚洲区域内的贸易逐步扩大,存在三个贸易圈: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贸易圈以及两者之间以若干贸易中转港为中心的亚洲贸易圈。这些贸易圈被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圈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 鸦片战争的爆发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B. 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C.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D.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

    A. 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

    B. 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C. 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

    D. 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代化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根据这一核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 鸦片战争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后,出现的民族工业发展的高潮,出现在下图中的哪一时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言之有理即可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 部分洋务企业继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统计表。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A. 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 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D. 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它的实施

    A. 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B. 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

    C. 影响了此后中国的工业体系

    D.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

    A. 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C.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D. 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我国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表述发生了如下变化,这表明

    A. 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C. 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完善

    D.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电灯、自来水刚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击”,“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戒不用”。这表明近代上海

    A. 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B. 城市设施完善

    C. 工业文明曾遇阻力

    D. 市民善于学习西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50-70年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从秦二爷创业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16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在欧风美雨和国内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传统建筑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