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并在春、夏、秋分别进行“书比”“月程”“大稽”的统计工作。秦国实行名籍制度,对“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等了解得相当清楚。上述做法

    A. 建立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机制

    B. 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

    C. 迟滞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 瓦解了政治领域的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景帝不再设立诸侯王的“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汉武帝元朔五年设立太学和郡国学校,收管了教育权;元封元年把盐铁官营推行到诸侯的封国。这一系列做法

    A. 废除了郡国并行的制度

    B. 使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 形成了干强枝弱的局面

    D. 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史官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史官秉笔直书,帝王是不能看的。唐太宗继位后,命丞相监管修史,他要求亲看国史和起居注,认为:“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在其授意下,“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可见,唐太宗这一做法

    A. 破坏了修史传统中的史官独立制度

    B. 废弃了起居注“以史制君”的传统

    C. 为官修正史的运作方式树立了楷模

    D. 意在使史官发挥谏诫帝王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

    A. 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

    B. 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 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D. 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章程都强调“查此局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仍照买卖常规,稗易遵守。一切工作事宜,均以中国商民为之,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方能持久”。但此类企业经营最终失败。其失败的原因在于

    A. 官商勾结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B. 军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C. 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

    D. 官僚权力凌驾于资本之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胡适则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上述观点

    A. 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

    B. 论证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

    C. 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

    D. 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

    A. 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B. 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 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

    D. 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

    A. 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

    B. 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

    C. 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

    D. 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425年上演的《阿卡奈人》戏剧中写到,“我们定好了今天开公民大会,而这个会场却还是空空如也。大家还在市场里蹭来蹭去,躲避那条涂着赭石粉的赶人索”。公元前392年上演的《公民大会妇女》则提到,当妇女女扮男装参加公民大会达到开会的法定人数时,真正的雅典男性们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没有领到薪水。材料反映出当时雅典

    A. 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B. 人文精神已深入人心

    C. 城邦凝聚力日渐削弱

    D. 民主体制潜藏着危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英国人欧文在美国创立“新和谐公社”,建立“全国劳动产品交换市场”。在1839年到1845年他又从事“劳动公社”实验。但这些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欧文的实践

    A. 意味着工人运动需要国际联合

    B. 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C. 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提供了借鉴

    D. 表明美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接近于革命,因为欧洲各国革命只是起义,他们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不大,若以调整较大的政治格局和影响力而言,是不能与这一时期英国改革相提并论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改革

    A. 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合法渠道

    B. 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的结果

    C. 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D. 避免了暴力革命在欧洲的出现和蔓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自己组队》。漫画所示国家“自己组队”的原因是

    A. 东西方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B. 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发展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D. 成员国内政外交趋于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

    ——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例如南通状元张謇,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光绪15年进士王同愈脱离官场从事商务等。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据统计,1912-1928年,商人群体中,浙江商人占总数的34%、江苏占26%、广东占17%、福建占5.3%。伴随着商人群体的崛起,1904年诞生了跨行业、不限籍贯、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海外商人群体相比较,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伍万圆),而且单位价值较低,以及纸张质量较差等问题,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共有主辅币11种面额,13个品种,16种版别。每种券别版面都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行名、面额以及年份。这套人民币强调设计主题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其主色调分档配色、冷暖色协调和谐,合理使用了红、蓝、绿、墨等七种颜色,且充分考虑了油墨的耐酸、耐碱、耐晒、耐磨等物化性能。票面上下花边和背面左右花符对称,一改过去中国传统纸币呆板的四边框设计形式,票幅尺寸按面额采取了分档次长宽递增式。票券采用由苏联供应的专用钞纸和我国新研制的钞纸,纸质精良、耐磨,且均有满版水印或固定水印,大大提高了防伪性能。汉字行名、面额以及年号字体为“张黑士碑体”,结构精湛,庄重大方。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杨家骆《中华币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1955年发行的新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1955年币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6日,英国外交部指出,必须采取所有可能的行动来阻止朝鲜达到其目的。但英国参谋长会议不太愿意直接向朝鲜派驻英国军队,英军参谋长会议担心,“苏联人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制造事端,而我们则必须对这种可能性保有持续的警惕”。英军参谋长会议认为,不仅美国在朝鲜的参战对英国在东亚的地位有利,美国封锁台湾海峡对英国在东亚的地位也同样有利。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它为英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充分展示它作为美国重要盟友的独特地位;虽然英国直接卷入了朝鲜战争,并支持了美国在此问题上一系列的行动和提案,但英国内阁仍希望美国对朝鲜战事的反应不会过度。他们希望通过精心的外交斡旋,能说服苏联在这个问题上同英美合作,从而尽早结束朝鲜战争。即使这做不到,他们也希望能阻止美国通过把台湾拽入朝鲜问题以及过分强调朝鲜战争中隐藏的危险的手段而导致战争进一步扩大。

    ——摘编自吕杰等《朝鲜战争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英国上述态度和表现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秉忠(1216-1274年),邢州人,1248年辅佐忽必烈。燕京发展到元朝时已经缮成为我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刘秉忠认为定都燕京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刘秉忠对新城的地址做了非常精密的测量,不仅利用了新城的自然条件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该地区内部的太液池、积水潭和高粱河等天然水系。他对都城的布局主要分为以下三重:新城的核心是大内也就是帝王的宫殿所在,帝王的宫殿作为中心。然后从这个中心作为中轴线,第二层是皇城、万岁山、太液池、隆福宫等。宫城的最南面是朝衙,北面是商业区域。内城的设计主要参考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设计格局,参考了九经九纬的规定,设计了九条南北大街和九条东西大街,各条大街笔直宽阔。刘秉忠对大都城门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大都的外城共有11座城门,这源于周易关于天地之数的理念,使其充满了神秘色彩。

    ——摘编自殷佰动《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秉忠设计营建元大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秉忠设计和营建元大都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