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3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 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 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 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 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1 题
  1.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 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 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 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 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 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 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 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C.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制度起到奠基作用的内容包括

    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②设五百人议事会执掌统治权

    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④在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可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 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 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 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 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 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 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 隋唐通过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 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 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 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首相对皇帝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 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 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 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 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复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A. 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B. 实行代议制民主

    C. 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D. 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 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 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 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 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 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

    A.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B.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宗法制、三省六制

    D.君主专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

    C.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 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 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部反映古代希腊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些事情在电影中发生符合历史真实

    ①一个阿拉伯男子为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

    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公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公民大会

    A. ①②③

    B. ②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③克利斯提尼时代,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④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执政的“黄金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资料显示,自梭伦时代起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这说明

    A. 梭伦时代雅典公民权向所有居民开放

    B.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为公民范围的不断扩大

    D. 随着雅典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公民权的限定日益严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11年8月,英国伦敦暴动时,反对派批评首相卡梅伦滥用权力。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有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

    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

    ④任命议会成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历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C.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D.国王凭手中的权 力转嫁责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读图,对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都象征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

    B. 都是政府首脑的办公场所

    C. 都彰显了君主的尊贵地位

    D. 都是君主制消亡后的历史遗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南京城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缩影,它见证的中国社会性质出现变化的是

    A.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D. 国民党统治的垮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C.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D.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数据分析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表。据此可推知

    年龄(平均)

    身长(CM)

    体重(KG)

    胸围(CM)

    呼吸缩长差(CM)

    肺活量(MI)

    握力(KG)

    日本兵

    21岁5个月

    164.8

    61.3

    85.1

    7.03

    3631.0

    41.0

    清国兵

    28岁10个月

    166.6

    54.8

    89.7

    6.70

    3029.0

    31.0

    A. 清军体质全面不及日军

    B. 日本更加重视军队建设

    C. 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D. 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绪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两项改革措施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位太太从维特来,走得比光还要快;她有一天出门早.沿着相反的方向跑,却在头天晚上回来了。

    ——《一个时代的神话——一爱因斯坦的一生》

    材料二  在1931年的一次采访中,爱固斯坦说:“我首先承认我的政治信念: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不是人为国家而存在。这对科学也适用。有一些多年前的表述是由这样一些人作出的,在这些人看来人本身才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我相信国家的最重要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并使弛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创造性的人。”

    ——《一个时代的神话——一爱因斯坦的一生》

    材料三  我从不追求舒适和奢侈的生活,说起来我还有点蔑视它。我对社会正义的激情常常使我开罪于人,而且我同样坚决反对任何不必要的束缚和人身依附。”——我向来重视作为个体的人,我极端仇视暴力和党同伐异。综上所述,我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和平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反对者,拒绝任何种族主义,尽管它总是把它打扮成爱国主义。……我坚信社会地位和财物带来的特权不公平且败坏道德,过分夸张个人崇拜同样如此……我认同民主的理想,虽然我深知民主国家的痼疾……国家这个共同体的重要目标就是社会正义和对个人经济的保护。

    ——爱因斯坦《我的信仰声明》

    (1)材料一用风趣的小诗形式揭示了爱因斯坦的哪一项科学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爱因斯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