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D.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来证明礼与普通道德的不同,证明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中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过得安稳的就是那些了解传统成法、遵照经验价值的人;反之则会受挫。

    C.“法治”与“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有时候所谓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

    D.人们如果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那些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的公民“对国歌的了解多少”的相关调查看,“能正确演唱国歌”的人数比其他三项的人数总和还要多些。

    B.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对于“立法后如何爱护国歌”,认可“从个人做起,严格遵守国歌法”公民超过半数。

    C.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国歌立法具有居安思危的警醒以及对社会公众教育、引导、惩戒等作用,也是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3.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你对国歌的理解,分条概括“公民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作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也暗示了人物的心情。

    B.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等,其中蕴含着作者的人文精神。

    C.结尾说“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感到温情、轻松。

    D.小说中的孕妇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她有责任心,做事认真;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2.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面对路边巨大的石碑与石碑上的字,孕妇这次的做法与以前不同。应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等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B.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C.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之历城”中“齐”指周朝国名,位置在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历城”,地名,属齐州、济南府,因地处历山下而得名。

    B.“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C.《美芹十论》是辛弃疾向皇帝所提的建议,名称中有“美芹”二字是表示谦虚意;“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D.“长短句”原是词的本名,宋代以后与“乐府”成为了词的别名;《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均是以词人的名命名的词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从师学,后决心归宋。他与党怀英以蔡伯坚为师学习,二人并称“辛党”;后用蓍草占卜仕途,金主完颜亮死后,辛弃疾在宋任职。

    B.辛弃疾见机善谋,有谋有勇。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曾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张安国等人降金,他与王世隆等直奔金营斩杀张安国后回宋。

    C.辛弃疾通晓军事,治政有方。他在文章中论述形势、战术、地形等方面问题极为详细;任职滁州时减轻赋税,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

    D.辛弃疾任职频繁,死后被封褒奖。他在抗金中官职一直处于变动中;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表明了对其一生功绩的肯定。

    4.把文中加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B.“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句写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C.“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含蓄蕴藉,因而富有表现力。

    2.“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与“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回顾了刘裕当年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情形。

    (8)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_____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_____、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_____,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的人生信念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也深藏在工匠精神之中。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_____、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固然   废寝忘食  追求   风气

    B.显然   宵衣旰食  实践   风习

    C.显然   宵衣旰食  追求   风习

    D.固然   废寝忘食  实践   风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工匠的人生信念中深藏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

    B.工匠的人生信念中深藏着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更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C.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D.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生命哲学,更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人生信念。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B.我们虽不能人人成为工匠,却能成为践行工匠学习精神的人。

    C.工匠精神是每个人都可以践行的,尽管我们不必要成为工匠。

    D.尽管工匠精神为工匠具有,我们却可成为拥有工匠精神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8个字。

    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________;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你还在我身旁》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品读该诗,请把你理解的获奖理由补充完整。补充要求:不少于3点,每条10字以内。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获奖理由: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①______,表现真挚亲情;②______,亲切感人;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③______,具有视觉美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请选择其一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甲)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情也可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请以“一个我熟悉的劳动者”或“《归园田居》评析”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