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周公东征后,以成王命,把殷旧都及畿辅之地封给文王少子康叔,国号卫;把一部分殷遗民封给纣的庶兄微子启,以存殷祀,国号宋;把奄国的旧地封给周公子伯禽,国号鲁;又封太公望之子于鲁之北,国号齐。卫、宋、鲁、齐分别位于下图中的

    A.②⑤③① B.⑤②④③ C.⑤②③④ D.②⑤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代一政治家晁错曾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该政治家实际是主张

    A.崇本抑末、重农贱商 B.推行均田制、安顿流民

    C.仁义为本、慎用刑罚 D.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汉简,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正确的是

    ①始于秦朝②晋代开始盛行③由正书演变而来④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朝初年,境内百姓多以“赵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等自居。到汉武帝时代,境内的百姓逐渐被称为“汉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大致形成。这主要是由于

    A.中央集权强化了民族认同 B.郡县制度消除了地域差异

    C.儒学独尊促成了观念一统 D.官僚政治淡化了宗族亲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该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集体决策、制约皇权 B.分工明确、民主运作

    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D.宰相权重、威胁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代一学者曾说:“大抵格物之功,而思辨辅之,所思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该学者意在强调,做学问要

    A.知行合一 B.学思结合 C.格物致知 D.经世之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朝在蒙藏地区册封活佛,笼络上层;在西南地区建筑城池,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实行改土归流。这些举措

    ①都由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统一办理 

    ②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管理的边疆政策

    ③导致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一定压抑 

    ④都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陈寅恪先生说:“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迳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作者意在表达

    A.材料真伪取决于研究者的角度 B.伪材料与真材料具有同样的研究价值

    C.真材料与伪材料有时会发生转化 D.材料的真伪与时代及作者密切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就“伊犁谈判”评论说:“崇厚擅定俄约,误国甚矣。□□继之,抗议改正。其时国势犹足自申焉。”□□所指的人物应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刘永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镇江以及汉口等地出现“附股洋商”、“寄名洋商”以及“华洋合股”等形式创办的企业。这反映

    A.外国在华开办工厂合法化 B.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C.外国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D.洋务运动卓有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章永乐在《旧邦新造》中说: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指的是

    A.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C.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D.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的出现

    A.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B.强化了服饰的政治色彩

    C.缩短了男女间的地位差距 D.体现了中西合壁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广泛应用,化解了中国的外交压力,在历史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和平共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首次提出  ②“互不干涉内政”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③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体现  ④成为20世纪70年代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知识与道德 B.伦理与规范 C.民主与人权 D.救世与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它指导应做的事,禁止不应做的事。自然法是衡量一切人定法的唯一标准。法律和自然的标准相符合,构成了对邪恶的惩罚和对善良的保护。这一思想

    ①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传统  ②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③成为罗马公民法的指导原则  ④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不需要购买赎罪券,人人有权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这一主张

    ①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②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③使西欧人彻底从基督神权统治下获得解放  ④进一步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19世纪初期的一次著名战役,该战役的直接结果是

    A.拿破仑一举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B.拿破仑成为政界无人不晓的大人物

    C.拿破仑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D.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覆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成为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B.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加快了德意志帝国走向统一的步伐 D.使德国成为富有军事侵略性的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使布尔什维克党明确“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最终目的”,“以工人代表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是

    A.《四月提纲》的发表 B.《国家与革命》的发表

    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告俄国公民书》的发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7年意大利罗马有近万人为一位科学家举行国葬,全世界的无线电站停止工作2分钟,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哀。这位科学家是

    A.赫兹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海军首脑评价二战中的一次战役称之为“情报的胜利”,“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败仗,它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下列对这次战役评述正确是

    ①使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②意味着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④是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中出现的最早转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某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①大幅度减税  ②大力压缩计划中的非国防开支  ③减缓和稳住货币增长速度,促进通货膨胀的下降  ④大大减少政府管制  ⑤减少政府开支,使联邦预算达到平衡。这一时期是

    A.罗斯福总统时期 B.尼克松总统时期

    C.里根总统时期 D.克林顿总统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描绘的对象是自然清新生动的客观事物,着重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下来,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凸现这种绘画手法的作品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日出·印象》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凡·高《向日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1976年和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情况表,从图一至图二的变化

    A.体现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暂时难以改变

    B.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C.体现当今世界朝着经济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D.体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在时代的转折关头,总有一些有识志士高瞻远瞩,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指出不应以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夷”: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之曰夷狄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海国图志》写成的国内背景与意义。

    材料二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力图忠于马克思主义原作,减少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介绍是较客观和科学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放在西方哲学史中加以考察,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对人类认识史的研究成果,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独特见解。陈独秀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论述是从社会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是为了从唯物史观说明“人类历史是阶级争斗的历史”,是从阶级斗争说为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的出发点来解读唯物史观的,……这与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中国革命的出路不无关系,是中国实用理性精神的具体表现。

    ——杜毅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李大钊、陈独秀比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与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侧重点的不同。联系五四运动前后史实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  “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阅读材料三中两段文字,指出分别出自于邓小平哪两次讲话?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邓小平的这两次讲话被称为“宣言书”的原因。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英国的工业革命历来是史学界进行历史解释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探究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自阿诺德·汤因比以来的学者们一直持续了120年之久。不同时期的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做了不同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缘于英国大量的资本积累。更多的学者认为,工来革命的发生是一种连续性的经济活动,是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的积累,步入近代以后,经济、政治、人文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体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和途经。并从政治和人文角度简析英国为工业革命发生所创造的条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的提高让英国信心大增,不再迷信武力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从中逐渐看到了比武力征服更加经济高效的统治方式:只要开放,以及没有干预,市场霸权就属于……产业优势的一方。另外,只要保持全球交通渠道的畅通,允许货物和资金根据这种优势选择流向,也没有必要对目标市场和货源实行任何行政、军事层面的控制,并且支付由此产生庞大资金和人力成本。

    ——美·安德鲁·杰克逊《谁丢了美国:英国统治者、美国革命与帝国命运》

    材料三 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以及后来的英意、英荷、英德等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在国际上的胜利。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述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3、14世纪以来,东西方出现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它们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93年,佛罗伦萨共和国当局为提升形象委托迪坎比奥设计主教堂,委托书上这样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的最壮丽的大厦,您要把它塑造得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1296年,教堂开始动工兴建,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在建造拱顶时,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为总建筑师。他仿造罗马万神殿,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建造了教堂圆顶,将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在于突破了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而严加排斥的束缚,因此,它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1)结合上述材料,概述佛罗伦萨大教堂修建的目的、大圆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综观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深受儒道两家文化的交互影响,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中轴对称。中轴对称原则从汉代至今采用了几千年,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主要的布局方式,通过建筑中轴线的贯穿作用,达到建筑艺术高度表现的境界。

    (2)请你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所学内容,列举具有中轴对称的典型园林建筑和民居各一处。有人把中轴线称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试结合所学阐述这一观点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