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憎恶(zēng wù)   校对(xiào)   气冲斗牛(dǒu)

    B. 哺育(pǔ)   殷(yān)红     祈祷(qǐ)    锲而不舍(qiè)

    C. 深邃(suì)   弥(ní)高      粗拙(zhuō )    目不窥园(kuī)

    D. 诘问(jié)     烦琐(suǒ)        宰(zǎi)割   妇孺皆知(r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B.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 他想消化尽、吃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D.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这些事情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像你这样目不窥园,不注重观察大自然,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与“他给了我一本书”解说:这两个句子中的“给”都是介词。

    B. 《人民的名义》已刷新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解说:“《人民的名义》刷新纪录”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 “雾霾”“客串”“吐槽”“氛围”解说:这四个词词性相同。

    D.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树上,把叶子变成了亮闪闪的星。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B.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

    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徉在七下的语文书中,我们认识了“两弹”元 xūn (_____)邓稼先,学习他为了事业鞠躬尽cuì(_____),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还从《土地的誓言》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 zhì (_____)痛的热爱,他将用他的泪水,洗去家乡的一切污huì(______)和耻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5)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6)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8)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名著与综合实践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梅岭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此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诗词朗诵)(1)学生们准备了一系列的歌颂祖国和民族英雄的文章,并准备上台进行朗诵比赛。请你为此次朗诵比赛写一个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诗词朗诵,请您写一句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3)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A. 祥子成亲       B.雨中拉车         C.买羊肉包         D. 大兵抢车

    甲(__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

    (专家讲座)(4)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的作品,学校邀请了老舍研究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您被学校选为活动主持人,准备一个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白日:指阳光。

    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本诗借“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使人索回书》一文,完成题目。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③延誉: 播扬声誉,传播好名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独不肯去(__________)

    ②遂为之延誉(__________)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完成题目。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⑪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基础题100分,附加题20分,满分共120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⑫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⑬慢!

    ⑭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⑮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⑯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1.本文记述了作者读书时的一件小事,情节设计很巧妙,一波三折。请你写出三个意外之处。

    2.结尾段划线句,“纤细”与“沉甸甸”看似矛盾实则含有深意,结合句义说说你的理解。

    3.第①段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别写出来。

    4.舒婷女士《在那颗星子下》中的林老师和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老师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舒婷女士对林老师和鲁迅先生对寿老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怒从黄河来》,完成题目。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止在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是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人民日报》,2014年4月21日24版)

    1.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2.阅读第⑤⑥⑧⑨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

    3.按要求赏析句子。

    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4.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青春的我们也并不是无忧无虑的,也有自己的烦恼。在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请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1.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2.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