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蓝白红旗(法国国旗)不是法国第一个用,实际是荷兰先用的,但是真正将这个旗帜打遍天下,而且扛上这面旗帜传播了整个自由、平等、博爱理念的是拿破仑。”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B. 拿破仑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灾难

    C. 蓝白红旗成为了对外侵略的象征

    D. 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 B. 甲午战争 C. 虎门销烟 D. 洋务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

    A. 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了解

    B. 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

    C.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准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

    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 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事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

    A.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

    B.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率行对德中立政策

    C.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玫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在一份有关中国革命的“决议”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线的一切运动中支持它。”共产国际的这份决议推动了中国(  )

    A. 国民大革命 B. 土地革命 C. 全面抗战 D. 解放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26年7月,中些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事势力,并逐渐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 认识到掌提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

    C. 掌握了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D. 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 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 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回来,轻蔑地对待沦陷区的民众,好像民众都是汉奸和叛徒,这些官员只是关心私利而接收敌产…他们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以上现象最终导致(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C. 重庆谈判 D. 北洋军阀统治的垮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课堂正在开展主题式复习课,板书上分别写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判定这一学习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C.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

    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横空出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耳熟能详。这一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封建教会势力衰落 D. 人们追求享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 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 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 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其成果体现在(  )

    A. 1787年宪法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权利法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  )

    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行西方文明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共产党宜言》在各国的出版损写了七篇序言,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以下史实不属于《共产党宣言》与历史条件相结合的是(  )

    A. 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最为相关的是(  )

    A. 三角贸易 B. 新航路的开辟

    C. 美国独立战争 D. 两次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文学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它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下列不能说明这结论的是(  )

    A. 《英雄交响曲》 B. 《人间喜剧》

    C. 《神曲》 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 民族自决 B. 势力均衡 C. 绥靖主义 D. 严守中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基辛格在其《大外交》中说:“从言和的角度来看,处罚太重;从防止德国复苏的角度来看又太宽大,□□□□□注定使百废待举的民主国家长期不得安宁,必须不断地面对卷土重来桀骜不驯的德国。”□□□□□处应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华盛顿和约 C. 慕尼黑协定 D. 雅尔塔协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反映的史实(  )

    A. 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B. 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

    C. 推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D. 推翻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西方学者说:“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如此具有分水岭的地位,是因为(  )

    A. 苏联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B.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爆发

    C. 法西斯政权联合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

    A. 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B. 苏德战争爆发

    C. 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 D. 凡尔登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 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C.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 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北约建立时,政治协商制已成为北约成员国联合与合作的重要纽带。然而,在朝鲜战争的政治与军事中,北约并没有发挥作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大多数盟国只是在美国总统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前45分钟被告知这事件的进展。由此可见(  )

    A. 北约成员国合作基础丧失

    B. 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充分合作

    C. 西欧各国与美国之间矛盾激化

    D. 美国在北约居于主导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西欧四国部分年份GDP估计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导致这几国经济数据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年份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比利时

    1951年

    234074

    289679

    177272

    49874

    1967年

    501799

    717610

    445232

    86695

    1989年

    1000286

    1302212

    906053

    166396

    ﹣﹣数据来源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 欧盟市场不断扩大 B. “新经济”得到推广

    C. 欧元的发行与流通 D.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体系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 美苏的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

    C. 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 世界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对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人脸识别热源扫描、自主巡航、远程、夜视摄像头的安防机器人,一系列新的安保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源于(  )

    A.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 电力技术的进步

    C. 生物工程技术的推动 D.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WT0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由此可知,该组织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凋敝

    B. 苏联解体,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的主要报道

    发表时间、版面

    标题

    字数

    来源地点

    主要内容

    1月1日,14版

    青岛还附要求

    约70

    纽约

    客观表述中国代表团意见

    2月8日,1版

    支那委员小策

    约50

    东京电话

    较为评细地记录了和会上日中代表对山东问题的辩论

    3月27日,1版

    山东还附要求

    大字,约70

    巴黎

    推测中国委员会将在下周的五国会议上提出归还青岛

    4月26日,1版

    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

    约1900

    上海

    指出中国排日亲美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调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正当性,指责英美等国在排斥日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作为旧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有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国民力争外交记》共连续11记,《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共5记,《内忧外恶之交争记》共11记,连续报道一战之后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在叙述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爱国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唤醒民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报道研究》

    (1)材料一中《大阪朝日新闻》报道的焦点是什么?并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该报纸关注这一焦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五四运动”报道的特点。

    (3)据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既有实际原因,也有心理原因。虽然中国人以前谴责过尼克松是帝国主义战争骗子,但现在他们发现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有用的历史能力。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讨论联合国席位、美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潜在的重新武装、购买美国飞机和科学仪器等事项,最重要的是要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无可置疑,这次访问还将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心理满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尼克松政府主张发展中美关系是手段,……是在不怠慢美苏关系的原则下,追求美国外交在“均势”中的发展。福特时期,由于国力进一步衰弱,美国更是全力以赴地要与苏联搞缓和。但到卡特时期,美苏两国的缓和步伐开始受挫。卡特政府不得不回过头来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其战略上的均衡。

                      ——《坚冰打破后的逡巡》

    (1)材料一、二所述史实相距多少年?

    (2)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可能利用的历史能力”有助于中国解决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访华后导致中美建交推迟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探究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局面,洋务派……认识到中国直接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可以减少“彼创”所费的人力物力,争取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洋务派不但引进成套的技术设备,而且注意引进外国的科学理论,“采西学、制洋器”同时并举。他们大量引进外国成套的技术设备,还有轮船、火车、电报、电话,对西方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兼收并管。

    ﹣﹣《洋务运动与西方科技的引进》

    材料二 创新在美国过去与木来的经济繁荣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一直就有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硅谷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经济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与其长期以来所实施的相关政策密不可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日益感受日本等国家的挑战,为此,美国自1980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并由政府出资设立众多计划以促进自主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例如,《联邦技术移转法》、《综合贸易与技术竞争法》、《小企业研发加强法》等。

    ﹣﹣《美国推动自主创新的特点及主要经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洋务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并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其成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