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0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34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 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 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 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 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 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 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逐步开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写道:“19世纪后半期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90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达20万英里,超过了欧洲铁路长度的总和。……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在各自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达到异常活跃的程度。”这反映出

    A. 美国铁路建设速度快于欧洲   B. 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决定性保障

    C. 美国铁路修筑技术优于欧洲   D. 经济地域性差异推动交通建设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4 题
  1.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 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 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 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 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

    A. 否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

    B. 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

    C. 提供了社会变革的价值依据

    D. 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 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已深人到了社会基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1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规定每一届议会期限从过去的7年缩短为5年。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议员权力逐渐弱化

    B. 议会与选民间距离缩小

    C. 议会制度开始形成

    D. 政党之间斗争日趋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0年由国际联盟主持签署的多边条约《斯瓦尔巴条约》授予签约国及其公民在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群岛开展经济和科研活动的权利。1925年中国北洋政府应法国之邀请,与多国共同签署了该条约。2004年中国据此条约在该地建立了北极黄河科考站。北洋政府签署《斯瓦尔巴条约》

    A. 反映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B. 从本质上看是受到列强胁迫的产物

    C. 为中国在北极确权奠定了法理基础

    D. 有利于中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A. 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C. 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 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 人文精神传播推动奢侈消费

    B. 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 战乱不断致使产品供应减少

    D. 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

    A. 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C. 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D. 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城邦并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

    B. 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

    C.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

    D. 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 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

    B. 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

    C. 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D. 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

    A. 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C. 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存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这说明

    A. 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B. 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C.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

    D.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

    B.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

    C. 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

    D. 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 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 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生活方式和时间观念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 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 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 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 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

    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指出:斯图亚特之前的英国本就有立宪君主之事实,历代英国君主为传统政治文化、宪政精神自觉制约。因此,所谓“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君主立宪应该称为“君主复宪”。这一观点旨在

    A. 弱化“光荣革命”在政治变革中的应有作用

    B. 指出英国近代议会权力至上的本来面目

    C. 肯定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

    D. 肯定斯图亚特王朝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A.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C.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 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改变了之前两任先王不问国事的惯例开始直接干预政治,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并且根据个人喜好在不停地更换政府首相,但是乔治三世又不得不接受一些他不喜欢的辉格党人到内阁中供职并为此而苦恼。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 议会的合法权力遭到了破坏

    B. 王权重新凌驾于议会之上

    C. 代议制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D. 政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公元前5世纪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 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 政治氛围相对宽松

    C. 戏剧创作深受重视   D. 知识分子受到保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题文)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 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霸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胜利。材料表明近代以来

    A. 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

    B. 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

    C. 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

    D. 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 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周初“三监”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B. 武庚是周初“三监”中的一位

    C. 周初设“三监”以加强对殷地的控制

    D. 武王猝死直接导致“三监之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目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作者的主旨是

    A. 中国早在1793年已进入近代史

    B. 马嘎尔尼访华酝酿了后来的侵华

    C. 中国丧失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

    D. 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8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存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多元化的东西方文明”为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一:异曲同工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探究二:分道扬镳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探究三:西学东渐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探究四:中国特色

    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西方文明“分道扬镳”的根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毛泽东认为的完成中国革命任务需要经过怎样的阶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