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单选题 1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表》

    材料二

    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三

    门下省是中央中枢决策机构之一,处于枢纽地位,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  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

    ——赵士祥《论隋唐“三省六部制”》

    (1)据材料一,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

    (3)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类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2011年,德国和发证啊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 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 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 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 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名册变化图表。图表反映了

    A. 中共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

    B. 政协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 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主要职能

    D. 政协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这次会议(   )

    A.清算了中央王明的“左”倾错误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08年10月27日在山东剧院演出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此说明 ( )

    A. 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文化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 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

    D. 事物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民国初年流行起来。这表明西服的流行是因为

    A. 生活方式的变化

    B. 自由思想的传入

    C. 西方文化的入侵

    D. 政治人物的倡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B. 王权结束

    C. 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 街市

    B. 瓦肆

    C. 夜市

    D. 草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各种政府官员在权力上有着不同的限制。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员只有通过选举才能继续留任其职位,而由政府首长或部门指派的其他官员则根据指派人的意愿决定去留,而且随时可以被罢免。这一规则也存在例外,这个例外指

    A. 副总统

    B. 各州州长

    C. 最高法院大法官

    D. 国会议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 福州成为通商口岸

    B. 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 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8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