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 华人是黄色人种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部落联盟发展来的

    D. 炎帝被黄帝打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明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他说:“我的姓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家猜猜我姓啥?”(  )

    A. 夏   B. 宋   C. 唐   D. 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 秦朝的暴政

    B. 修建阿房宫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项羽、刘邦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长江

    B. 黄河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时,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 司马懿和司马昭

    B. 司马昭和司马炎

    C. 司马炎和司马睿

    D. 司马懿和司马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假如你来到约6000多年前的半坡居民家中,他们热情地端出香喷喷的食物招待你,你认为这一食物原料最有可能是

    A.小麦 B.粟 C.玉米 D.水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铁制工具应用农业生产领域最早开始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将士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不相符的是

    A.老子——主张“仁政”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D.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以德治国 B.克己复礼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大唐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开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说唱俑》。塑像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应该是

    A.“文景之治” B.孝文帝改革

    C.“光武中兴” D.刘备在成都称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的是()

    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③模仿五禽,创编出医学体操“五禽戏”④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能够通过《史记》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东汉 B.西汉→东汉→三国

    C.东汉→三国→西晋 D.三国→西晋→东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的标志是

    A.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

    B.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C.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D.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人物与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冲之——《伤寒杂病论》 B.顾恺之——《女史箴图》

    C.王羲之——《兰亭集序》 D.贾思勰——《齐民要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采取了哪三点具体措施实行汉化?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结构图:

    (2)材料二中空缺①处应填写什么官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3)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汉武帝听从“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来巩固统治?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连接中国与世界,沟通历史与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现在的新疆是图中商路上的重要地区之一,西汉政府为加强统治,在该地区设置了什么官职?该官职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提到的造纸术是由谁、什么朝代改进的?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