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 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是我国歷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飘逝的岁月一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根据下图,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

    西汉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A.秦和东汉 B.秦和西汉 C.东汉和西晋 D.秦和西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273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太尉 D.州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顾恺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晋及南朝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道德经》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8年10月,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九(1)班的小丽同学很想体验一下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持人发给她一块兽肉让她切割时,她选择的工具应该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禅让制、纣 B.察举制、纣 C.察举制、启 D.禅让制、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四位同学所表演的历史情节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扮演商鞅主持变法

    B.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扮演秦国国君的丁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第一中学某班四位同学编排了“文景之治”的课本剧,下列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A.农民张三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

    B.县官李四因鼓励百姓从事商业而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嫔妃因铺张浪费而受到训斥

    D.汉文帝要求用金、银、铜等贵金属装饰他的陵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下图所反映的东汉后期的社会现象是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这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B.发明造纸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伤寒杂病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如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A.加快了刘秀统一全国的步伐 B.实现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愿望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A. 蜀、吴、魏

    B. 魏、蜀、吴

    C. 魏、吴、蜀

    D. 吴、魏、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场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家争鸣

    B. 秦始皇巩固统一

    C. 商鞅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东晋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丝绸之路

    材料  丝绸之路的开辟,首先归功于张骞的“凿空”西域。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使者往来不绝。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西域都护府,统领和管辖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的西域诸国。汉朝中叶以后,与西域各族的贸易日渐发展,西域商人把中亚、西亚的产品,如蚕豆、黄瓜、大蒜、胡萝卜、胡桃、葡萄、西瓜、石榴以及汗血马、骆驼等,经河西走廊运到中原,同时,西域歌曲、舞蹈、乐器、魔术、雕刻、绘画也随之传入中原;汉朝以丝绸为主的各种商品运往西域,又由中亚商人转运至西亚、南亚乃至地中海沿岸,远至欧洲的大秦(即罗马帝国)。

    除了穿越沙漠绿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之外,与之并存的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后者较前者起源更早、延续时间更长、通往的地区更广。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第101-102页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回答下列小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回答下列小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回答下列小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②汉武帝在位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统领和管辖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的西域诸国。

    ③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要晚于陆上丝绸之路。

    (2)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照抄材料不给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情境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1)孔子生活在哪一时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情境一的故事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他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情境二:小李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历史兴趣小组,本学期探究的主题是“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为此他找到了两幅地图资料,请你根据地图,回答问题。

    (2)观察图1,西汉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哪里?比较图1和图2,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综合探究: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率领)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所述事件与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材料二 

    (2)写出图1中A所代表的官职。秦朝开创的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地方制度的推行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2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图3中的大臣是谁?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四  (司马炎即位之初)立即分封宗室二十七王;另一个措施是任用宗王为重要诸州的都督。分封与宗王出镇是晋初企图借以巩固司马氏政权的重大措施。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措施导致西晋爆发了哪场内乱?为什么会出现内乱?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于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有何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