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大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事。”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

    A. 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B.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D. 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

    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 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 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 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 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中国传统文化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稳定与逐步发展

    B. 古代中国大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C. 儒家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更新

    D.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洛克的国家观为l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卢梭的学说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两者的共同点是

    A. 三权分立

    B. 主权在民

    C. 民主共和

    D. 天赋人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针对蒸汽引擎机动车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l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对机动车发展进行“规范”,其中两条主要规章如下:限制行车速度,市内不超过3公里/时,乡间不超过6公里/时;还必须有一人打着红旗在前面带路。因此又被称为“红旗法案”,该法案于l896年被废除。其实施

    A. 阻碍了英国新兴工业的发展

    B. 延缓了英国工业化的实现

    C. 表明保守势力控制了议会上院

    D. 导致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这些机构”是

    A. 内阁

    B. 联邦议会

    C. 帝国议会

    D. 巴黎公社委员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1984年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

    B. 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

    C. 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

    D. 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 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 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 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梁启超说: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此处梁启超要说明的是辛亥革命

    A. 成功的原因

    B. 失败的原因

    C. 发生的背景

    D. 蕴含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朱德在《实行对日作战》一文中指出:“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内自从西安事变后,与中华民国有着同样长久生命的内战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被结束了,国内和平实现了,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南京政府的政治路线亦开始了新的转向——这一切都是在向着我们团结御侮对日抗战的总目标迈进,都是在抗日阵线中的初步成绩。”其相关背景是

    A. 西安事变的爆发

    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

    1950年

    15.1

    1959年

    43.8

    比1950年增长2.9倍

    1966年

    46.1

    比1959年增长5.3%

    1969年

    40.3

    比1966年下降12.6%

    1973年

    100

    比1972年增长74.2%

    1978年

    206.4

    比1972年增长2.3倍

    A. 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B. 政治因素导致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出口贸易减少

    C. 中美建交推动了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D. 经济特区建立导致70年代末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失败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首先,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来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就会减轻对珍珠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伟人运用各种道德观念来分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世界上数以百万的人们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伦理上的指导方针,好像他们过去从来没用过,或者旧的已经没有用了……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症结所在,为二战后的改革和调整指明了方向。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各国纷纷加强干预。按照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保证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要求:表述明确、完整,史论结合,述评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