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 提倡使用白话文

    C. 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 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 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 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 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 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 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主题与时间

    1880—1889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 《民报》、《时务报》

    B. 《民报》、《天演论》

    C. 《天演论》、《时务报》

    D. 《海国图志》、《天演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吴淞道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 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 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 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 )

    A. 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 女性载辛亥革命中做出了贡献

    C. 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 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

    A. 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 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 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 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 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 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 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如图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①公共汽车

    ②火箭的一级

    ③火车车厢

    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 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 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 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 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 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