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史书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诸侯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B. 他的宣传方式不当

    C. 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的实际需要

    D. 当时法家思想更受诸侯青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百家,独兴儒学。这种思想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

    A.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C. 君主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D. 统治集团内部治国理念的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行方式相似的是

    A. 内心反省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

    D. 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B.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康熙年间,我国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C. 清代中国已经远落后于西方

    D. 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以商人身份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商人地位得到改观

    C.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某些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一幅纸质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判断合理的是

    A. 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因此肯定是商代作品

    B. 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因此可能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C. 这是秦代小篆,但秦代没有纸张,因此可能是汉代的作品

    D. 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肯定是宋代的作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末戊戌维新运动的重大历史贡献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它之所以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澜,主要是因为

    A. 它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启蒙思想

    B. 它迎合了当时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

    C. 它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进程

    D. 它首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宣传动员作用

    B.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

    D.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 改善劳工待遇

    B. 实现耕者有其田

    C. 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D. 节制资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C.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D. 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 “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B. 实施“一五”计划急需专业建设人才

    C. 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D.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受到苏联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

    B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世界性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 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普罗泰格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要求强化王权

    B. 否定基督教神学

    C. 宣扬《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D. 否定教皇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受到削弱

    B. 文艺复兴运动扩张到欧洲其他国家

    C. 新航路的开辟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卢梭认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他提出的“结合的形式”实际上是

    A. 通过投票来表达公共意志

    B. 推翻现有的封建专制制度

    C. 结成平等自由的契约国家

    D.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方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在西方禁锢人们思想长达—千多年,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基督教的说教具有麻痹性

    B. 当时人们愚昧迷信

    C. 《物种起源》还未出版

    D. 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的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B.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C.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D.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寂静的春天》

    C. 《红与黑》

    D. 《百年孤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1908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上,面对一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艺术家马蒂斯惊叹道:“这不过是些立方体呀!”下列绘画风格与其一致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和孟子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美德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