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 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

    C.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D. 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湖北机器织布局“开办以来,未能如法,累经亏折,每岁赔累至数万金”,但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上述变化是

    A. 大机器生产具有优越性的反映

    B. 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的产物

    C.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的结果

    D. 洋务企业得到显著发展的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儒家以道自任,而且道、墨、法、阴阳“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这说明先秦士子

    A. 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

    B. 极力倡导道德修养自觉

    C. 具有博大胸怀与开放心态

    D. 积极宣扬社会变革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     )

    A. 直接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C. 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潮流   D. 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 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伐以前

    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

    北伐开始后

    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

    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量。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

    B. 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

    C. 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

    D. 广东农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6年5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体制会议,检查中央集权过多的问题

    1960年冬

    党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61年1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综合上表可知,在此期间,中国

    A. 试图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B. 努力探索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C. 初步解决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D. 逐步加大力度干预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 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 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 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表。

    1933年3月10日

    宣布停止黄金出口

    1933年4月5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1933年6月5日

    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年1月10日

    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促进工业复兴

    C. 提高商品价格

    D. 缓解债务危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种情况表明

    A.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B.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呈现加强趋势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

    D.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扫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晋王朝建立后,长期战争所形成的土地荒芜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上还有不少劳动力;此外,由于屯田制被破坏,屯田土地相继为世家大族所吞侵,屯田兵民沦为私家佃客,只有部分屯田农户转为国家编户。……于是西晋王朝颁布了占田课田令,其内容是“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课田就是督课、劝课的意思,“课田制的颁市就规定了丁男、丁女耕田的数字。这个标准是给予地方官的,按照每郡每县应课的人口数应该共垦田若干,地方官必须负这个责任”。就是说,课田一般是实际耕种的土地,也是地方官征收田租的依据,而占田只是鼓励每个农户耕种百亩土地,两者作用不同。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的次日清晨,在张学良召集的东北集团高级将领会议上,顾维钧提出两条建议:第一,立即电告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行政院提出抗议,请求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处理这一局势;第二,立即派出一位能说日语的人设法去找日本旅顺总督,并且也找当时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他是日本前外相。顾维钧提出第一条建议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造成了深刻的亚洲和国际危机,顾维钧分析其因果关系所在,“满洲问题,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一国际之问题。此问题之解决,与世界前途实有重大关系”“国际和平之诸种保障,如《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皆与此问题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国际性在于“满洲在国际交通上地位重要,若为他国占领,则国际势力之均平必见破坏,而沿太平洋各国之地位,必发生重大危险,且势必引起战争”。张学良为了使南京国民政府承担起解决事变的责任,采取了第一条建议,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与抗日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维钧提出“第一条建议”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提出“第二条建议”的目的与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龚自珍(17921841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出身仕宦之家,38岁中进士,后官至礼部主事。虽然龚自珍官运不佳,潦倒终生,但他在思想界颇具盛名。他痛斥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是“霸天下”,实行的是愚民政策。他揭露清朝的官场到处充斥着寡廉鲜耻的利禄之徒。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实在是一个扼杀人才、窒息生机的世界,必须“更法”,必须改革,才能挽救统治危机,他说:“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但是,不管他对时弊批判得多么激烈,其思想的实质不外是“补天”而已,即用微弱的改良去挽救清朝这座将倾的大厦。最能表现他“补天”思想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感事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虽力主禁烟,抵抗侵略,但他抵抗的方法仍旧是照搬传统的“闭关绝市”的老办法,把洋人洋货统统拒于国门之外。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龚自珍思想成就的具体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的改革要求,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为经典经济增长描述了六个特征:①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②生产率本身的高增长;③经济结构变革的高速度;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⑤增长在世界范围的迅速扩大;⑥世界各国增长的不平衡性。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等有了新的含义。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围绕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