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学的诞生

    儒学名称的独特表现在,各家各派要么以该学派的核心范畴为名,如道、名、法、阴阳诸家,要么以该学派的创始人的姓氏为名,如墨家,唯有儒学既不以其核心范畴仁为名,又不以其创始人孔子的姓氏为名,而以儒为名。于是旨在探讨儒名之由来的说儒、原儒的争论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绵延不断的话题。

    儒学根源的深厚表现在,儒学植根于西周文化,这一文化在精神气质上体现为崇德贵民的政治品格、孝悌和亲的伦理自律、文质彬彬的礼乐风貌、天人合一的终极信仰、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而西周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可以说儒学是中国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更是这种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者,这是其它各家各派所无法比拟的。

    儒学影响的巨大,不仅表现在其流播时空最为久远、最为广阔,更表现在其流播在质上规范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质和发展走向,正如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所指出的:“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诚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就是以源远流长的儒学为主干,博采融汇东方诸种文化成果而成为汤汤大河的。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是同步的。早在春秋时代,即西周贵族政治崩溃之后,有一批熟谙并热心于承继西周文化精神的卜、史一类人物散落民间,以私人身份从事相礼和教学的职业,这批人就是最早的“儒”者。儒而成为学,始于孔子。《礼记·儒行》记孔子答哀公问儒之行,大体介绍了孔子对当时的“儒”者所作的描述和区分。在此篇中,孔子描述了时称“儒”者的人格形态,包括自立、容貌、备豫、近人、特立、刚毅、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规为、交友、尊让等等。并在全篇的结尾对“儒”者的总体精神作了一个概括:“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忘,常以儒相诟病。”

    如果再对照《论语·雍也》中孔子的一句话:“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孔子已开始不满于春秋末期世俗中对“儒”名的滥用及由此造成的对“儒”的轻视倾向,并着意于从大丈夫气概和君子品性的方向去规范“儒”者的精神。

    孔子通过这种努力促成了早期“儒”者的分化,奠定了创立儒学的人才基础,并进而通过整理和继承古代重要的文化典藉和文化精神而初步建立了儒学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强调文化传统,提倡人文精神。第二,重视道德修养,致力于在人伦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和人格完善。第三,遵循“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和“克己复礼”的政治理念。第四,追求“中庸之道”“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王道理想和精神境界。第五,突出对人生的理性调节,即信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更重人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虽说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而不遇,从政而不达,在世时儒学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他的这些理论创见在其身后成为了儒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因子。

    (选自徐珍华的《儒学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特点》,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关探讨儒名由来的说儒和原儒的争论,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绵延不断的话题。

    B. 植根于西周文化的儒学,具有崇德贵民的政治品格、孝悌的伦理自律及礼乐风貌等人本取向。

    C. 儒学的孕育和发展同步于中国传统文化。儒而为学,始于孔子。

    D. 孔子答哀公问儒之行,基本上体现了孔子对当时的“儒”者所作的描述和区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儒学的准确定义谈起,深入到它的深厚表现,指出儒学是植根于西周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

    B. 本文第三自然段,采取引用论证与假设论证的方法,说明了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起的巨大影响。

    C. 本文从最早的“儒”者的来历到“儒”者的行为、思想表现,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论述了儒者精神的要义。

    D. 本文重点对孔子在儒学诞生过程中各方面表现和所起的作用做了阐述,说明了儒学创立的大致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有关史料看,“儒”者的人格形态和具体内容,在当初是比较丰富而复杂的。

    B. 如果没有孔子及当时卜、史一类人物对有关“儒”者的校正,“儒”者可能会走向另一条文化道路。

    C. 孔子对儒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儒学的理论思想体系。

    D. 因为儒者追求“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所以对人生有一种理性的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读《时间简史》  毕飞宇

    ①《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②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我喜欢他。许多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在当时,可以理解相对论的人“全世界不超过五个”。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也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但是,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③该说一说毕加索,我那位西班牙本家了。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④自从我知道相对论是一列“追赶光的火车”之后,科学论文在我的眼里就不再是论文,它们是小说。天才的科学论文是小说,这是真的。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时间—空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我要说,“时间—空间”真性感,都翘起来了。在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一本科学图书告诉我: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这是多么无聊的表述。但是,不管怎么说,宇宙的两大要素是确定了的:第一,时间;第二,空间。

    ⑤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香港机场的某一个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它只有机芯,没有机壳。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完整地目睹“时间”在运行。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我无法形容我内心的喜悦,我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⑥回到《时间简史》。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我想这样说,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以旅游的浪漫感觉类比阅读《时间简史》的感受,意在表达虽然自己不可能读懂《时间简史》,但没有任何收获也很好。

    B. 和霍金相比,作者更喜欢爱因斯坦,是因为听得懂爱因斯坦对于相对论的解释,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却毫无收获。

    C. 爱因斯坦对于“时间—空间”小说式的表述,相较于科学图书无聊的表述,才能够让作者明白宇宙的两大要素:第一,时间;第二,空间。

    D. 作者在香港机场候机厅“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即忘了时间,错过了航班。这既呼应了第③段毕加索的话,也为结尾主旨揭示作了铺垫。

    2.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你对第②段中“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这句话的理解。

    3.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在阅读《时间简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别的快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长征路上——杨澜采访崔永元

    画外音:小崔策划和制作的革命理想主义史诗电视公益行动《我的长征》已胜利结束。一群普通人,用一年时间走完了七十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在路上,他们受伤,感动,收获。

    杨澜:对比刚出发时,你觉得当初的期待实现了几成?

    崔永元:当时我觉得我是带着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在走。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奥运会上,我们得的多是个人金牌,团体的就得不着。新长征过程中,队员天天闹矛盾,谁跟谁都不客气,互相不宽容。

    杨澜:我记得你当时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着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

    崔永元:他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志愿者,带着不同的目的和对长征的不同理解,本着自我管理的行动规则走在路上,争吵和冲突时常发生。

    杨澜:据说长征过程中有一次危机,然后你就要解散队伍。当时你是用咆哮的方式说的还是很冷静地表达?

    崔永元:那次危机是关于队员不文明举止的问题,影响了当地老百姓。我咆哮地宣布就地解散,不要玷污红军。事后我去跟队友谈心,谈了差不多四个小时。

    杨澜:你原来并不是一个热衷说教、热衷教育别人的人,突然你认真执着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样的变化在你内心产生了?据说后来你的期待标准发生了改变,甚至在长征走完以后,你并不像之前那么失望了。

    崔永元: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同时他们也在进步。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北京就能看五米远,在长征路上可以看得更远。我会突然拿起电话向久不来往的老朋友道歉,承认自己以往的偏激。

    杨澜:“我的长征”队伍里有个胖洪,听说你打算在结束前5公里开除他?

    崔永元:是,开始我特别反感他。他一直反对排队行军,他一反对,麾下就会集中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年轻人。我那时候特希望胖洪能迷途知返,要不然我不知道老乡们是怎么看我们这支队伍的。

    杨澜:散兵游勇。

    崔永元:对,我们后面的人跟前面的红旗能差3公里,这叫什么红军啊!当时我就觉得胖洪怎么这个样子,想开除他。但31号这天他当轮值队长时,大概一个小时一直在喊大家排好队,排整齐,排两列。一直在喊,我就特别感动。其实我知道,他不同意我排队的主意,但他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的表现给足了我面子,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大度和宽容。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要把他开除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不是他,肯定是我。

    杨澜:所以你走完了这一路,原先对于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的判断修正了吗?

    崔永元:应该说修正了。缺乏团队精神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觉得也许跟团队的经营者或领导者不善于发现团队优点有关。实际上,我的固有标准不是公用的最正确的标准。我觉得可能用更宽泛的标准、更科学的标准来看这支团队的话,可以给他们打98分,他们很了不起。我以前很烦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些人。我们的旗手叫张浩然,大学生,他举着红旗大概走了五千公里,一直他举旗,在队伍前头默默走。我做不到,我体力、能力都做不到,我觉得我会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红旗推出去,但浩然什么都没说,就这么举着,非常可爱!

    杨澜:在社会中,即使人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通常也不会说出来,而你真的是很认真地在为社会担忧一些事情,每个人活着已经很不易了,你何苦呢?

    崔永元: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干不好的事,越干势力越大,所以很多人忍气吞声,不敢说,干坏事的人就更加心安理得。我应该做一个搅局的人。

    杨澜:但是当你觉得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宽容的时候,再回头想这些事,会不会觉得其实那些人也有他们的弱点,有的时候一个人背叛或欺负别人是因为恐惧。

    崔永元:我不想那些人,我只想这个社会。现在我意识到这是社会在进步。英国、美国发展过程中都有过这一段,迈过去就好了。

    杨澜:就是说原则出现混乱的时候。

    崔永元:对。旧的体系打乱了,新的体系没建立。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人来为之烦恼。我就是那个角色。

    画外音:媒体总把崔永元的名字与理想主义、精神洁癖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小崔并没有媒体描绘的那样愤世嫉俗,走过长征路的小崔更懂得耐心和宽容。现实世界里有黑有白,但更大程度上是灰,深浅不一的灰。

    (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永元提到,新长征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这是针对他自己说的。

    B. 崔永元的回答充满宽容的自省精神,发现年轻队友的优点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看问题的标准。

    C. 新旧体系的交替中必然会出现原则混乱的过渡期,崔永元认为这恰恰体现出社会在进步。

    D. 访谈中提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灰,是在提示观众、读者: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绝对化眼光看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访谈中的画外音是一种补充,以便人们对事实能更详细、明确地理解。内容往往与主题相关,作为辅助之用,也可以说是在解说。

    B. 杨澜提出的新长征初期的期待实现了几成的问题,崔永元并没有马上直接回答,但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出发时并没有过高的期待。

    C. 崔永元一直不看好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新长征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比如队员们的争吵、冲突、互不宽容印证了他的想法。

    D. 长征之前,崔永元并非一个热衷说教的人。经历了新长征的锤炼,他变得热衷并且善于教育他人,这是由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的能力。

    E.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崔永元是一个有理想主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不免让他显得愤世嫉俗,有时甚至表现出心理阴暗的一面。

    3.有人说,这次新长征是崔永元的一次突围。那么,这之前和之后的崔永元发生了什么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吉甫字弘宪,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年尚少,明练典故。昭德皇后崩,自天宝后中宫虚,恤礼废缺。吉甫草具其仪,德宗称善。李泌、窦参器其才,厚遇之。宪宗立,以考功郎中召,知制诰。俄入翰林为学士,迁中书舍人。刘辟拒命,帝意讨之,未决。吉甫独请无置,宜绝朝贡以折奸谋。时李锜在浙西,厚赂贵幸,请用韩滉故事领盐铁,又求宣、歙。问吉甫,对曰:“昔韦皋蓄财多,故刘辟因以构乱。李锜不臣有萌,若益以盐铁之饶、采石之险,是趣其反也。”帝寤,乃以李巽为盐铁使。吐蕃遣使请寻盟,吉甫议:“德宗初,未得南诏,故与吐蕃盟。自异牟寻归国,吐蕃不敢犯塞,诚许盟,则南诏怨望,边隙日生。”帝辞其使。复请献滨塞亭障南北数千里求盟,吉甫谋曰:“边境荒岨,犬牙相吞,边吏按图覆视,且不能知。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陛下将安用此?”帝乃诏谢不纳。元和二年,杜黄裳罢宰相,乃擢吉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甫外迁十余年,究知闾里疾苦,常病藩镇强恣,至是为帝从容言。帝然之,出郎吏十馀人为刺史。德宗时,义阳、义章二公主薨,诏起祠堂于墓百二十楹,费数万计。会永昌公主薨,有司以请,帝命减义阳之半。吉甫曰:“德宗一切之恩,不可为法。昔汉章帝欲起邑屋于亲陵,东平王苍以为不可。故非礼之举,人君所慎。请裁置墓户,以充守奉。”帝曰:“吾固疑其冗,减之,今果然。然不欲取编民,以官户奉坟而已。” 吉甫再拜谢。帝曰:“事不安者第言之,无谓朕不能行也。”自蜀平,帝锐意欲取淮西。方吉甫在淮南,闻吴少阳立,上下携泮,自请徙寿州,以天子命招怀之,反间以挠其党。会讨王承宗,未及用,会暴疾卒,年五十七。帝震悼,赙外别赐缣五百恤其家。及葬,祭以少牢,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B.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C.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D.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 考功郎中,在吏部总掌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并详加簿录。郎中职位次于尚书,高于侍郎、员外郎。

    C. 翰林,古代官名,始设于唐代,由文学侍从中的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担当诏书的起草乃至机密文件的制定工作。

    D.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长官,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官职,地位次于中书令,协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吉甫明达典故,熟习礼仪。昭德皇后去世,从天宝以后皇后位置空缺,恤礼废弃缺失。李吉甫起草制定恤礼的礼仪,得到德宗的称赞和李泌、窦参的器重。

    B. 李吉甫洞悉时弊,建言献策。刘辟抗拒命令,皇帝想要讨伐他,但还没最终决断。只有吉甫请求皇帝不要这样处置,而是应该断绝朝贡来挫败他的奸谋。

    C. 李吉甫心系国事,深谋远虑。吐蕃派遣使者请求结盟。李吉甫认为现在和德宗初年的形势不同,如果答应结盟,会招致南诏的怨恨,使得边境矛盾一天天加深。

    D. 李吉甫通晓典礼,善于劝谏。皇帝要为永昌公主修建规格为义阳公主一半的祠堂,李吉甫用汉章帝的事例劝皇帝不可。他的建议也得到皇帝的肯定和鼓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锜不臣有萌,若益以盐铁之饶、采石之险,是趣其反也。

    (2)吉甫外迁十余年,究知闾里疾苦,常病藩镇强恣,至是为帝从容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登九华山东岩

    清 周馥

    红日在山上,白云出山腹。

    须臾云接天,上下白相属。

    中有光明镜,瞳瞳万里烛。

    我来东峰巅,鳖背不容足。

    泛览身若浮,高栖地偏局。

    帝乡杳何许,举目羡鸿鹄。

    慨然念知音,魂断紫芝曲。

    注释:“紫芝曲”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前两句有“红日”,有“白云”,一上一下,色彩明快,构成一幅清晨日出图。

    B. “上下白相属”,观察有序,笔法细腻;“光明镜”只一比喻境界全出。

    C. 山势之险只三个字“不容足”,山势之高则“身若浮”,用字洗练。

    D. “慨然念知音”中的“知音”,指诗人的家乡友人,说明诗人想回家。

    E. 由“须臾”可知,诗人是按照日出时间先后来安排结构、布局谋篇的。

    2.“帝乡杳何许,举目羡鸿鹄”广受后世称道,请欣赏这一句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也是劝诫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乡愁,总是人们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情感。回到故乡,熟悉的乡音抚慰着乡愁,变化中的故乡也着实让人欣喜。

    ②明代晚期,苏州的雕版印刷已在国内享有盛名,苏州刊刻和印制的书籍插画、画谱、笺纸,以秀丽典雅的风格名噪一时。

    ③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有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的“新媒体情怀”和目光如炬的战略眼光,中国媒体行业必将迎来春色满园的繁荣发展。

    ④在平昌奥运会中,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顶住压力,以屠龙之技在男子500米这个项目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首金。

    ⑤最令人神往的是森林湖,光看这名字就觉得肯定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山高水低,景色宜人。

    ⑥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回收等低碳生活理念蔚然成风,潜移默化改变着更多人的生活,传递着生态文化的正能量

    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开发出具备智能识别、系统操控、自动化生产等多项功能的智能机器人,而且它还是解决制造业人力成本飙升的利器。

    B. 人民日报客户端一款上传个人照片即能合成不同年代军装照的H5产品,在微信 群和朋友圈里被广泛分享,最高在线人数峰值一度接近25万多。

    C. 一个孩子只有大量阅读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归纳和积累,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

    D. 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的第一时间,有关部门立即紧急采取措施,有序疏散景区受灾人员和游客,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钱老,久闻您在瓷器鉴定方面的大名,我刚刚得到一个清代的青花瓷器,想请您 钧鉴可以吗?

    B. 自公司成立以来,他忝任主管一职,重实干,抓创新,公司业绩年年攀升。

    C. 虽然老李出国已近十年,但他音容宛在,那熟悉的声音和容颜,每每让我心怀感念。

    D. 您惠赐的大作我已收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的帮助,定当珍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请写出该标志中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为了解决人们对阅读的迫切需求与快节奏的生活中时间碎片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的人开始使用手机阅读,于是,移动阅读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几年纸质书的阅读量只有小幅增长,①_____ 。2014年以后,移动听书软件的蓬勃发展更深入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②_____ ,更能使人“一心二用”,③______ 。由此看,移动听书行业前景不容小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何兵受邀开车前往中国传媒大学为博士生举办讲座,因为负责联系的学生未能办理好通行手续,被传媒大学的保安拒绝驾车进入,何兵和学生一再向保安解释,并出示讲课安排表、名片,但仍遭拒绝,最后何教授只好在大雪天步行入校。何兵事后发微博:“传媒大学保安,你以为在保卫中南海呀?”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请选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