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吉甫字弘宪,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年尚少,明练典故。昭德皇后崩,自天宝后中宫虚,恤礼废缺。吉甫草具其仪,德宗称善。李泌、窦参器其才,厚遇之。宪宗立,以考功郎中召,知制诰。俄入翰林为学士,迁中书舍人。刘辟拒命,帝意讨之,未决。吉甫独请无置,宜绝朝贡以折奸谋。时李锜在浙西,厚赂贵幸,请用韩滉故事领盐铁,又求宣、歙。问吉甫,对曰:“昔韦皋蓄财多,故刘辟因以构乱。李锜不臣有萌,若益以盐铁之饶、采石之险,是趣其反也。”帝寤,乃以李巽为盐铁使。吐蕃遣使请寻盟,吉甫议:“德宗初,未得南诏,故与吐蕃盟。自异牟寻归国,吐蕃不敢犯塞,诚许盟,则南诏怨望,边隙日生。”帝辞其使。复请献滨塞亭障南北数千里求盟,吉甫谋曰:“边境荒岨,犬牙相吞,边吏按图覆视,且不能知。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陛下将安用此?”帝乃诏谢不纳。元和二年,杜黄裳罢宰相,乃擢吉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甫外迁十余年,究知闾里疾苦,常病藩镇强恣,至是为帝从容言。帝然之,出郎吏十馀人为刺史。德宗时,义阳、义章二公主薨,诏起祠堂于墓百二十楹,费数万计。会永昌公主薨,有司以请,帝命减义阳之半。吉甫曰:“德宗一切之恩,不可为法。昔汉章帝欲起邑屋于亲陵,东平王苍以为不可。故非礼之举,人君所慎。请裁置墓户,以充守奉。”帝曰:“吾固疑其冗,减之,今果然。然不欲取编民,以官户奉坟而已。” 吉甫再拜谢。帝曰:“事不安者第言之,无谓朕不能行也。”自蜀平,帝锐意欲取淮西。方吉甫在淮南,闻吴少阳立,上下携泮,自请徙寿州,以天子命招怀之,反间以挠其党。会讨王承宗,未及用,会暴疾卒,年五十七。帝震悼,赙外别赐缣五百恤其家。及葬,祭以少牢,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B.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C.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D. 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灵武/著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 考功郎中,在吏部总掌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并详加簿录。郎中职位次于尚书,高于侍郎、员外郎。

C. 翰林,古代官名,始设于唐代,由文学侍从中的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担当诏书的起草乃至机密文件的制定工作。

D.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长官,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官职,地位次于中书令,协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吉甫明达典故,熟习礼仪。昭德皇后去世,从天宝以后皇后位置空缺,恤礼废弃缺失。李吉甫起草制定恤礼的礼仪,得到德宗的称赞和李泌、窦参的器重。

B. 李吉甫洞悉时弊,建言献策。刘辟抗拒命令,皇帝想要讨伐他,但还没最终决断。只有吉甫请求皇帝不要这样处置,而是应该断绝朝贡来挫败他的奸谋。

C. 李吉甫心系国事,深谋远虑。吐蕃派遣使者请求结盟。李吉甫认为现在和德宗初年的形势不同,如果答应结盟,会招致南诏的怨恨,使得边境矛盾一天天加深。

D. 李吉甫通晓典礼,善于劝谏。皇帝要为永昌公主修建规格为义阳公主一半的祠堂,李吉甫用汉章帝的事例劝皇帝不可。他的建议也得到皇帝的肯定和鼓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锜不臣有萌,若益以盐铁之饶、采石之险,是趣其反也。

(2)吉甫外迁十余年,究知闾里疾苦,常病藩镇强恣,至是为帝从容言。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